公告栏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下载中心更多>

  • 石油学报

    (月刊 1980年创刊)

  • 主 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 办

    中国石油学会

  • 编辑出版

    《石油学报》编辑部

  • 主编

    赵宗举

  • 单价:125.00元/期

    年价:1500.00元/年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8年 29卷 6期
刊出日期 2008-11-25

地质勘探
石油工程
综合信息
地质勘探
791 张善文, 王永诗, 彭传圣, 石砥石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在勘探中的应用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是在济阳坳陷30多年油气勘探的实践中,对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那些与洼陷内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继承性披覆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部位。在盆缘,如果发育较稳定的盖层,仓储层会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在油源大断层发育而次生断层不发育的情况下,油气在仓储层中横向运移后易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盆内,那些与大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次生断裂带,或者具备油源断层与仓储层相接、且次生断裂与仓储层和有利储盖组合的储集层相接的区带,可形成岩性油气藏。根据该理论,深入分析了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各要素,使济阳坳陷的新近系盆缘地层超覆油气藏与盆内岩性油气藏勘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8 Vol. 29 (6): 791-79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90KB] ( )
797 李忠雄, 杜佰伟, 汪正江, 付修根, 段志明
藏北羌塘盆地中侏罗统石油地质特征
羌塘盆地的2口石油地质资料钻井自上而下揭示了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色洼组的地层特征,夏里组为潮坪相砂泥岩、膏盐岩夹灰岩组合,布曲组为台地相碳酸盐岩组合,色洼组为三角洲相砂泥岩组合。夏里组的膏盐岩特征与地表盐丘特征非常相似,但井内膏盐岩具有较高的排替压力和突破压力,显示其为良好的封盖层。布曲组碳酸盐岩中发育大量构造裂缝和压溶缝,构造缝中主要充填方解石,压溶缝中主要充填沥青(形成沥青脉)、铁质和泥质。井中发现大量荧光、油斑、沥青脉及含烃类流体包裹体等油气显示,表明该区曾发生过多次油气运移活动。钻进布曲组碳酸盐岩过程中频繁发生的井漏、钻具放空等现象表明,碳酸盐岩中岩溶洞穴可能非常发育;而2口井不同深度出现的井涌现象则表明其中存在规模不等的承压水系统,地下水为氯化钙型,矿化度为366~1 160mg/L。
2008 Vol. 29 (6): 797-80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44KB] ( )
804 吴国干, 胡允栋, 王永祥, 王德发, 胡素云, 袁选俊
油气储量评估与油气藏圈闭成因的主控因素
用容积法进行油气储量计算涉及三种边界,即圈闭边界、油气藏边界和储量边界,只有正确理解这三种边界的具体含义,合理把握已有资料对前两种边界的证实程度,才能合理地把握不同级别的储量边界。油气藏圈闭成因的各要素也是不同级别储量边界划分的界定要素,其中油气藏类型是主要前提:构造图和流体界面的证实程度决定了构造油气藏储量的可靠性;尖灭线位置是沉积型岩性圈闭油气藏最大的储量边界;物性边界与流体边界共同控制了成岩型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储量规模;不整合面如同断层面一样,控制了地层型岩性不整合圈闭油气藏油气的分布。无论何种主控因素,在平面最大和纵向最深的界线范围内,井控程度是决定探明储量范围的控制因素。
2008 Vol. 29 (6): 804-80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00KB] ( )
809 查全衡
代表性石油资源分类的比较研究
对近30多年的代表性石油资源分类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石油资源分类学的发展趋势是:①仍将以二维分类为基础;②努力促进"低品位"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③努力满足对资源开发进行实时动态管理的需要。对国内外长期实践中暴露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划分和界定资源类别的6项基本要素,即是否是油气区;圈闭是否已钻探(测试);产层是否已知;是否在泄油(气)半径内;未钻圈闭与已钻圈闭类别的异同;高于还是低于己知油(气)水界面。术语翻译应符合其专业内涵,以意译为主,避免一个术语多个译名,并力求简单明了,以便于更多的人使用。
2008 Vol. 29 (6): 809-81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06KB] ( )
815 郑荣才, 耿威, 郑超, 李爽, 李瑰丽, 罗平, 文华国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的成因
以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根据锶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埋藏白云岩的结构明显有别于准同生白云岩;飞仙关组各类碳酸盐岩的87Sr/86Sr值变化范围覆盖了全球早三叠世海水锶同位素范围,其平均值与全球早三叠世平均值基本一致,具有早三叠世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埋藏白云岩87Sr/86Sr值变化范围和平均值与川东北地区飞仙关期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特征非常接近,说明白云岩化流体具有强烈的飞仙关期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特征;飞仙关组白云岩为成岩期多期次埋藏交代作用的产物,白云岩化流体来自于地层中高镁、高锶和高盐度的同期经萨勃哈环境浓缩的海源地层水。
2008 Vol. 29 (6): 815-82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42KB] ( )
822 孟庆强, 秦建中, 刘文斌, 胡文瑄, 郑伦举
多细胞宏观底栖藻类生烃特点实验研究
对自然状态下产出的多细胞宏观底栖藻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在封闭体系中进行了加水模拟实验,研究了多细胞宏观底栖藻类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生烃能力及产物特征,并与浮游藻及海生单细胞藻类的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细胞宏观底栖藻类生烃率呈双峰分布。宏观底栖藻类的油气生成潜力低于浮游藻和单细胞藻类,且生成的油质较差。但宏观底栖藻和单细胞藻在高、过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
2008 Vol. 29 (6): 822-82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43KB] ( )
827 袁志华, 赵青, 王石头, 张玉清, 姜洪福, 刘云燕
大庆卫星油田微生物勘探技术研究
将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大庆卫星油田油气成熟开发区,揭示了卫星油田工区内受断层控制的油气富集规律,将成熟开发区向西侧进行了拓展,且在未知区域发现了4个油气富集区。这4个油气富集区的总面积为16.08km2,占总研究区面积的19.7%,这表明研究区内的含油气远景不是十分理想。根据微生物异常区形态和面积、微生物异常最大值和平均值,将微生物异常区与断层的关系与已知含油气区进行了比较,对4个油气富集区进行了分级。其中:中部异常区为最有利的目标区块;其次是东南异常区。根据卫星油田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在工区内部署了10口评价控制井。钻井证实,其含油气性符合率达80%。这对于我国的复杂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支撑,将对我国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在油田开发区寻找剩余油及扩边增储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8 Vol. 29 (6): 827-83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83KB] ( )
832 尹太举, 张昌民, 龚富华, 李少华
利用骨架砂体叠加图进行储层预测
针对薄砂层地区油气勘探中,地震资料分辨率达不到储层预测的精度,又无测井资料进行直接预测的情况,为了降低勘探风险,必须进行储层的预测和圈闭的综合评价。在吐哈盆地胜南合作区块的滚动勘探中,采用了精细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对勘探目标区各小层沉积微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层的砂体分布图;将各层砂体中水下分流河道主力砂体提取出来,编制了各小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加图。通过对叠加图中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加情况的分析,确定了优势储层分布区域。以砂体分布为基础,结合油藏断层的封闭性、油气运移的优势路径,对各砂体发育区所在的圈闭进行了成藏风险评价,提出了勘探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勘探风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08 Vol. 29 (6): 832-83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00KB] ( )
837 周心怀, 余一欣, 魏刚, 汤良杰, 王应斌
渤海辽东湾海域JZ25-1S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根据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运用断层的位移-距离分析法,探讨了渤海辽东湾JZ25-1S转换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了转换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JZ25-1S地区断裂发育,主要为北东走向,平面上呈雁列式排列。倾向相同的辽西1号断层、2号断层和3号断层在叠覆区形成了属于转换斜坡型的JZ25-1S构造转换带,并在斜坡背景上发育有断块构造。JZ25-1S转换带等变形体变换了辽西1号、辽西2号和辽西3号分段断层传递的应力,使断块体在三维空间上保持应变守衡。JZ25-1S转换带对油气聚集成藏的作用主要包括:有利于构造圈闭的形成;控制沉积体系展布;有利于油气运移和改善储层质量。渤海地区同向叠覆型正断层之间发育的转换带是值得探索的有利油气勘探领域。
2008 Vol. 29 (6): 837-84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22KB] ( )
841 唐华风, 庞彦明, 边伟华, 王璞珺, 闵飞琼, 丁日新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机构储层定量分析
根据火山岩形态和内部结构,将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机构划分为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近源相带和远源相带。基于304个钻井岩样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法毛细管压力曲线资料,对火山机构3个相带的储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的储层具有大孔隙、宽长裂缝、孔喉半径大、孔喉分选好的特征,实测孔隙度为2%~25%,平均为7.74%,实测渗透率为(0.01~100)×10-3μm2,平均为1.99×10-3μm2,属于中孔高渗储层,局部为高孔高渗储层。近源相带的储层具有中等孔隙、窄小裂缝、孔喉半径较大、孔喉分选较好的特征,实测孔隙度为1%~15%,平均为7.47%,实测渗透率为(0.01~20)×10-3μm2,平均为0.95×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局部为中孔高渗储层。远源相带的储层具有中小孔隙、宽长裂缝、孔喉半径小、孔喉分选差的特征,实测孔隙度为1%~10%,平均为6.95%,实测渗透率为(0.02~1)×10-3μm2,平均为0.13×10-3μm2,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目前火山岩勘探的有利目标为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
2008 Vol. 29 (6): 841-84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89KB] ( )
853 倪国辉, 徐剑波, 宫清顺, 康晓泉, 李光辉
中东T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
针对中东T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利用由多种测井新方法得到的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了准确、有效的评价。用成像测井资料划分出4种储层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储集性能评价;用成像测井资料和正交偶极子声波测井资料评价了裂缝有效性和渗透性;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了流体识别及饱和度计算。用DST试油资料对4口井25个小层进行了检验,其结果一致。
2008 Vol. 29 (6): 853-85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70KB] ( )
859 杨超, 陈清华, 吕洪波, 王秀玲
济阳坳陷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特点
利用奥陶系和石炭系灰岩地层中的垂直缝合线构造,对济阳坳陷古生代古构造应力场进行的判别结果表明,自奥陶纪开始华北克拉通盆地就受到NNE—SSW向的水平挤压而整体抬升,在遭受长达140Ma的剥蚀作用后,即至晚古生代古构造应力场仍未发生改变。对地震剖面、断层活动特点以及火山活动的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济阳坳陷区挤压作用达到最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是构造转换过渡期;晚侏罗世开始以近南北向的伸展作用为特征,这是华北东部地区地幔柱上涌的结果。利用岩石薄片数据对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物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物源区性质为再旋回造山带和破裂岩浆弧;中生代物源区性质为再旋回造山带和岩浆弧,古老的基底陆块尚未遭受明显的剥蚀,说明济阳坳陷为活动大陆边缘陆相盆地。
2008 Vol. 29 (6): 859-86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14KB] ( )
865 王志坤, 钟建华, 艾合买提江• 阿布都热合曼, 郑希民
基于小波振幅谱和复小波相位谱的高分辨率层序划分
为了从多分辨率的角度充分挖掘测井信号的内部信息,应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解技术,对测井信号进行了复小波连续变换和连续小波分析。利用小波振幅谱能谱带尺度偏移特征、复小波相位谱相位转换线和相位零线特征识别出了层序级次、旋回叠加模式、层序界面和湖泛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层序界面和湖泛面,其小波振幅谱和复小波相位谱的响应特征不同。以鄂尔多斯盆地池10井为例,联合应用振幅谱和相位谱进行了层序划分。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测井信号内部结构信息准确地识别层序界面,为层序划分提供一定依据。
2008 Vol. 29 (6): 865-86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23KB] ( )
石油开发
870 严科, 杨少春, 任怀强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研究
针对当前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参数计算数值无界、表征角度各异、表征方法定量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储层物性参数累积分布特征的宏观非均质定量表征新参数。通过对任意一组空间分布相对均匀的渗透率数据降序排列,计算出渗透率贡献百分数及其对应的序数百分数,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渗透率累积分布曲线。通过倒数坐标变换,将不同形态的渗透率累积分布曲线转换成斜率为0~1的直线,将直线斜率值定义为储层非均质程度系数。该值与储层非均质程度成反比。应用结果表明,非均质程度系数可应用于各种级次储层宏观非均质程度的定量评价。
2008 Vol. 29 (6): 870-87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86KB] ( )
875 郑茂盛, 明方飞, 朱秀红, 毕渭滨, 马益平
振动对岩石及地层渗透率的影响
基于已有的岩心实验数据,构造了振动采油条件下两相介质相对渗透率的变化率函数。利用该函数,分析了振动频率、振幅和时间对渗透率的影响,并将其推广到实际地层。采用向前差分方法,对地层中振动波的传播进行了模拟计算。在简化一维、轴对称二维和球对称三维模型下,运用弱可压缩液体的动力学方程,对波在两相介质中的传播以及相对渗透率在整个地层介质中的分布特征的结果表明,振动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近井地带,频率为10Hz的振动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范围大,且可以使井口处渗透率提高2倍;较低频率振动波的传播距离稍远一些。
2008 Vol. 29 (6): 875-87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438KB] ( )
880 刘合, 肖丹凤
新型低损害植物胶压裂液及其在低渗透储层中的应用
为了满足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压裂增产改造的需要,开发了一种新型低损害植物胶压裂液。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羟丙基瓜尔胶压裂液相比较,新型低损害植物胶压裂液具有聚合物浓度低、破胶液残渣含量少、对地层和裂缝导流能力损害低、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新型压裂液中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化学结构与羟丙基瓜尔胶不同,因而其性能有明显优势。
2008 Vol. 29 (6): 880-88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63KB] ( )
885 张广清, 陈勉, 姚飞, 赵振峰
各向异性地层重复压裂最优时机及影响因素分析
依据低渗透储层力学参数和渗流特点,建立了考虑地层各向异性的固-液耦合最佳重复压裂时机模型,提出了等应力点的概念。对多因素影响下的最佳重复压裂时机的研究表明,远场水平地应力差较小、弹性模量较大、初次裂缝长度和宽度较大、低渗透、初次改造后平均生产压差较大等影响因素对重复压裂产生新缝有利。将影响因素分为3类:①产生重复压裂新裂缝的影响因素;②仅影响最优重复压裂时机的因素;③可以忽略的因素。
2008 Vol. 29 (6): 885-888,89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352KB] ( )
889 尹艳树, 张昌民, 李少华, 侯国伟
基于信息度的储层建模后处理方法
针对基于象元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时出现小尺度变化("噪音")的问题,设计了基于信息度的模拟后处理方法。与传统的后处理方法相比,基于信息度的模拟后处理方法将条件数据提供的信息作为"噪音"处理时的权重,避免了权重赋值的随意性,对"噪音"的处理更具有实际地质意义。通过概念模型和实际模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度的模拟后处理方法能更好地去除模拟实现中的"噪音",处理结果更符合实际。
2008 Vol. 29 (6): 889-89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10KB] ( )
894 姚军, 吴明录, 胡航
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将流线法应用于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对生产和测试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该模型中不仅考虑了油藏非均质性、油水两相流、复杂井网、生产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还充分考虑了碱-聚合物复合驱过程中各种重要驱油机理和物化现象。采用流线方法求解该模型并用遗传算法进行试井自动拟合解释,得到了油藏参数,形成了适用于中、高含水期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试井解释新方法。通过求解反五点井网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典型模型,研究了复合驱油藏中测试井的压力响应特征。编制了流线数值试井解释软件,油田应用实例证明了软件及模型的实用性。
2008 Vol. 29 (6): 894-898,90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18KB] ( )
899 宋考平, 聂洋, 邵振波, 张继成, 常玉青
聚合物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预测的φ函数法
用φ函数方法对水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进行了预测,考虑了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聚合物的吸附和渗透率下降等特征以及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与浓度的变化关系,对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了修正,得到聚合物驱油藏的剩余油饱和度与累积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关系。通过相继求解压力和饱和度场,避免了求解过程中解的不收敛和不稳定问题以及数值模拟中需多次通过迭代直接或间接解多元方程组的运算。矿场实际应用表明,预测结果准确可行。
2008 Vol. 29 (6): 899-90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10KB] ( )
903 李晓平, 张烈辉, 吴锋, 李允, 刘启国
水平气井试井分析新方法
水平气井渗流机理复杂,对不稳定试井资料难以分析。根据以上特点,建立了水平方向无限延伸情形下水平气井的试井分析数学模型。利用拉氏反演算法,作出了识别和求取流动阶段地层参数的试井分析典型曲线。从压力导数曲线看出,水平气井压力动态出现4个明显的特征段,即纯井筒储集阶段、早期垂向径向流阶段、早期线性流阶段和晚期水平径向流阶段。利用这4个特征段压力导数曲线的特征直线,推导出求取气藏水平渗透率、垂向渗透率、表皮系数及原始地层压力的表达式,从而建立起水平气井试井分析的特征值方法。用实例论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2008 Vol. 29 (6): 903-90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11KB] ( )
石油工程
907 沈跃, 苏义脑, 李林, 李根生
井下随钻测量涡轮发电机的设计与工作特性分析
依据经典的二维涡轮设计理论,研究了井下随钻测量涡轮发电机涡轮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约束条件。根据发电机电枢的双反应原理,采用相量法建立了发电机研究模型和内阻数学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手段研究了发电机外特性和电压调整率与电枢反应电抗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发电机内阻具有的电流负反馈和功率因数角负反馈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电压调整率,并确定出了获得最佳电压调整率时电枢反应电抗的变化区域。根据涡轮发电机实验测量数据,结合发电机电磁特性的理论分析以及涡轮设计理论,计算分析了涡轮的实际工作特性参数。
2008 Vol. 29 (6): 907-91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919KB] ( )
913 刘修善, 张海山
考虑地层方位漂移特性的定向井轨道设计方法
按照地层划分方位漂移规律进行了定向井轨道设计,建立了井眼轨道的自然曲线模型,给出了更为简洁的井眼轨道数学模型。分析了井斜单元和方位单元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了计算单元的划分方法。论述了定向井和水平井方位漂移轨道设计的特点,提出了约束方程和设计方法。解决了按地层划分方位漂移规律的井眼轨道设计问题,适用于各种定向井和水平井的漂移轨道设计。定向井和水平井的设计实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08 Vol. 29 (6): 913-91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66KB] ( )
917 狄勤丰, 朱卫平, 姚建林, 赵业荣, 雷桐, 张汉林
空气钻井钻具组合动力学特征及井斜机理研究
研究了用牙轮钻头进行空气钻井时光钻铤钻具组合动力学特征及井斜机理,建立了光钻铤钻具组合的转子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空气钻井与泥浆钻井时光钻铤钻具组合动力学特征的区别。结果表明,高碰摩系数使空气钻井时钻具组合反向涡动,空气的低阻力使空气钻井的涡动速度增大。泥浆钻井则相反,钻具组合以较低的涡动速度向前涡动。这些特征的综合作用使得空气钻井时钻头上的降斜力小于泥浆钻井,成为引起空气钻井井眼易斜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8 Vol. 29 (6): 917-92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119KB] ( )
922 步玉环, 穆海朋, 王瑞和, 沈忠厚
复杂应力环境下纤维水泥阻裂机理实验研究
水泥环在井下复杂应力环境下易发生脆裂而引起"二次窜流"。在水泥中加入纤维可以改善水泥环的韧性。利用电镜扫描的手段对纤维水泥石受拉、受压以及受射孔冲击破坏产生的裂纹进行的镜像分析实验表明:纤维的存在会使水泥石微裂纹处局部强度增加,从而增加了水泥石抗压强度。同时,纤维的加入使得水泥石的断裂应力强度因子降低,从而增强了水泥石的抗断裂能力。不论裂纹发展方向与纤维长度方向垂直还是一致,纤维—基体界面对裂纹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阻挠作用。在纤维水泥石受压、受拉以及射孔的破坏过程中,纤维对裂纹的发展都起到了阻裂作用。这种阻裂作用增加了水泥石的韧性,一方面有助于射孔完井作业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有助于水泥承受复杂的井下应力,进而减少"二次窜流"现象的发生。根据纤维水泥阻裂的机理,建立了纤维水泥阻裂的力学模型。
2008 Vol. 29 (6): 922-92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07KB] ( )
927 高德利, 代大良, 潘起峰
地层自然造斜特性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地层可钻性各向异性及造斜特性评价对定向钻井和直井防斜均具有重要意义。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垂直于层面和平行于层面岩石可钻性的相关关系,用垂直于层面岩石可钻性的评价方法评价了平行于层面岩石可钻性,由此导出根据垂直于层面岩石的可钻性评价地层可钻性各向异性的模型。根据声波在横观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利用测井资料反演岩石的各向异性参数进而求取垂直于层面声波波速的方法。由垂直于层面方向的声波速度计算出垂直于岩石层面方向的岩石可钻性,从而可以对地层可钻性各向异性及造斜特性进行评价。对塔里木油田克拉苏地区的造斜特性的评价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评价出的地层可钻性各向异性及造斜特性能正确反映被评价地层的特性。
2008 Vol. 29 (6): 927-93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72KB] ( )
933 帅健, 张春娥, 陈福来
非线性有限元法用于腐蚀管道失效压力预测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含缺陷管道爆破失效的数值模型,以此预测腐蚀缺陷管道的失效压力。分析了模型中的单元划分、材料模式、非线性求解方法、失效判据等技术要点,对不同管材、规格以及缺陷尺寸的全尺寸管道爆破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计算,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同时考虑缺陷长度、深度、宽度等因素的影响,拟合出含缺陷管道的失效压力预测公式,与其他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相比,该公式计算误差较小。
2008 Vol. 29 (6): 933-93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438KB] ( )
938 刘柏希, 刘宏昭
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动态参数预测
针对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井下摩擦的非线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有杆抽油系统动态预测方法。介绍了LuGre摩擦模型,并确定了符合工程实际的模型参数。将抽油杆柱的振动视为多级杆的纵向振动,对杆柱单元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有限元形式的杆柱系统动力学方程。结合泵载荷边界条件,利用状态空间法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获得了悬点载荷随冲程变化的地面示功图。给出了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动态预测实例,并将预测结果与采用经典库仑-黏滞摩擦模型预测所得结果以及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uGre摩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抽油系统井下摩擦状况,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接近系统真实值。
2008 Vol. 29 (6): 938-94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956KB] ( )
942 俞然刚, 任文明, 张安
转向剂形成遮挡层压降的数值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利用转向剂控制水力压裂裂缝高度已在现场实施中取得显著效果,而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主要是现场应用效果评价、基本原理的定性描述及室内实验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转向剂形成人工应力遮挡作用的效果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料浆沉降原理,建立了转向剂的沉降-成层数学模型;根据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达西定律并结合转向剂沉降-成层数学模型,提出了遮挡层压降的数学表达式。用数学表达式并结合试验可定量确定转向剂形成人工遮挡层的效果。实际应用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进一步用于压裂设计,保证工艺的可靠实施。
2008 Vol. 29 (6): 942-94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574KB] ( )
综合信息
921
关于维护科技道德、加强自律的联合公告

为了加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工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新疆石油地质》、《天然气地球科学》、《海相油气地质》、《特种油气藏》、《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石油实验地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中国海上油气》、《钻井液与完井液》、《测井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外测井技术》、《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石油钻采工艺》、《断块油气田》、《油气储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中国石油勘探》、《石油物探》等编辑部经过认真讨论。

2008 Vol. 29 (6): 921-92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78KB] ( )
932
中国石油学会简介

中国石油学会(Chinese PetroleumSociety)创立于1979年,是由中国石油、石化及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组成的非营利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石油学会的宗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团结和组织全体会员,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学会优势,促进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出科技人才、出科技成果,为发展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工业服务。

2008 Vol. 29 (6): 932-93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51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