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下载中心更多>

  • 石油学报

    (月刊 1980年创刊)

  • 主 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 办

    中国石油学会

  • 编辑出版

    《石油学报》编辑部

  • 主编

    赵宗举

  • 单价:125.00元/期

    年价:1500.00元/年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0年 21卷 3期
刊出日期 2000-05-25

地质勘探
油田开发
石油工程
来稿选登
地质勘探
1 朱伟林, 王国纯, 周毅
渤海油气资源浅析
渤海是渤海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济阳、黄骅、辽河三大坳陷向海域的延伸与交汇,海域各凹陷的发育演化与防区基本一致.凹陷的变迁主要受控于地幔的洪升及周边三座大山格局.控凹断裂是伸展断裂,而不是走滑断裂,郯庐断裂对凹陷的沉积控制作用不明显.渤中凹陷有别盆地诸凹陷,沉积巨厚的东营组,并显示了良好的富生烃前景.海域有四大富生烃凹陷(辽中、渤中、岐口、黄河口).有五大勘探领域(凸起浅层及倾没端、浅层构造、古潜山及前第三系、断裂构造带、凹陷的斜坡带).海域潜在的资源量可与陆区三大坳陷媲美,寻找油气前景广阔,是我国东部陆区的接替战场.
2000 Vol. 21 (3): 1-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795KB] ( )
8 吕修祥, 金之钧
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
勘探实践表明,碳酸盐岩油气田主要是沿断裂带、不整合面、生物礁发育带、裂缝带及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我国多旋回海相盆地碳酸盐岩一般经历了多期成藏过程,勘探难度很大,但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塔里本以及四川等盆地不断获得新的突破,我国的碳酸盐岩在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必须遵循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加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攻关.
2000 Vol. 21 (3): 8-1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21KB] ( )
13 李成, 王良书, 郭随平, 施小斌
塔里木盆地热演化
选择了塔里木盆地11条地震解释剖面,采用二维模拟方法,结合构造演化特征,恢复了震旦纪以来的地热史和生烃史.部分井点的结果对比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表明,震旦纪至现今的热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震旦纪一奥陶纪高热流(“热盆”)热演化阶段;志留纪至晚古生代热衰减、“热盆”向“冷盆”过渡的热演化阶段;中生代稳定热演化(低热流“冷盆”)阶段;新生代岩石圈挠曲热演化阶段.模拟了塔里木盆地内三大套生油岩系的生烃史,并结合构造演化史分析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和构造带.
2000 Vol. 21 (3): 13-1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14KB] ( )
18 卢华复, 陈楚铭, 刘志宏, 贾东, 王国强, 贾承造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与成因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自北而南分为以下5个构造带:①北部边缘冲断──隐伏构造楔;②斯的克背斜带;③北部线性背斜带;④拜城背驮凹陷;⑤丘里塔格前缘带.全体形成前锋向南的冲断变形楔.各构造带中发耷多种型式的断坪/断坡台阶状逆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在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时代的生长地层,指示了各构造带不同的构造变形年代.斯的克背斜带变形时期最早,始于中新世(24.5Ma),北部线性为形始于中新世中期(16.9Ma),拜城凹陷的大宛其背变形始于上新世中期(3.9Ma),丘里塔格前锋带的亚肯背斜变形始于更新世早期(1.8Ma).可见构造变形自北向南自中新世至第四纪逐渐变新.这一道冲带是印-藏板块陆-陆碰撞远距离构造效应的内陆变形产物.
2000 Vol. 21 (3): 18-2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003KB] ( )
25 陈宗清
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气藏的预测、分类和评价
近年来川东石炭系天然气储产量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发现了一批高产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气藏,如五百梯、龙门场、门西等气藏,但其构式一般较复杂,不易识别和预测,特别是储层尖灭线很难确定.经对历年大量钻探资料的研究后,发现气藏主要分布在石炭系残厚>10m区.以石炭系残厚10m等厚线(据二叠系底界地震反射层的极性、振幅和时差等信息结合地面和井下资料确定)作为储层的尖灭边界,据其展布与石炭系构造和构造等高线相配置的关系,预测出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有8种类型48个圈闭,已探成功率达65%,还有多半圈闭未探,前景乐观.
2000 Vol. 21 (3): 25-3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19KB] ( )
31 王志欣, 张一伟
酒西盆地单北油田油藏类型分析
酒西盆地单北油田下第三系火烧沟组砂岩油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水动力圈闭油藏的范例.根据水动力圈闭油藏形成和保存的条件以及单北油藏目的层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实际资料对所谓“单北水动力油藏”进行了分析,发现:即使单北地区火烧沟组砂岩储层是一个完整的挠曲构造而根本没有被断层切割的话,那么目前的水动力条件也绝不可能形成“水动力圈闭”.
2000 Vol. 21 (3): 31-3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67KB] ( )
36 苗建宇, 祝总祺, 刘文荣, 卢焕勇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温度、压力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关系
济阳坳陷地温梯度偏高,存在异常高压带,下第三系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类型丰富.研究认为:(1)受温度作用控制,烃源岩中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在成熟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有益于次生孔隙的形成;(2)成熟烃源岩丰富的有机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有利基础;(3)高地温有利于储层形成次生孔隙;(4)异常高压有助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保存;(5)高地温、异常高压带有机的时间、空间配置对深部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区带纵向上,沙三段比沙四段有利,沙四段又较孔店组有利;横向上,东营凹陷梁家楼-牛庄-六户、利津-民丰和樊家北-纯化一带,沾化凹陷渤南和孤北一带为有利地区.
2000 Vol. 21 (3): 36-4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783KB] ( )
41 付广, 吕延防, 薛永超, 杨勉
泥岩盖层压力封闭的演化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在深入研究泥岩盖层压力封闭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泥岩盖层压力封闭油气的机理及其演化特征,提出了泥岩盖层压力封闭形成的起始时期和终止时期的概念,建立了确定方法.通过比较泥岩盖层压力封闭形成时期与烃源岩大量排气期的早晚,提出了泥岩盖层压力封闭有效性的概念,并建立了其研究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压力封闭形成时期及有效性研究中,其结果表明泥岩盖层压力封闭的有效性好坏对天然气的聚集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2000 Vol. 21 (3): 41-4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69KB] ( )
油田开发
45 蒲玉国, 李道轩, 王斌, 徐亮, 于红军
流体势原理在注水油田开发中的潜力区研究与应用
油田的注水开发同其成藏一样,本质上都遵循了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即开发中可动的油气一部分将运聚到更低势区的油井而被采出,另一部分将它集在圈闭中无并控制的低势闭合区而成为开发中所谓的潜力区.文中应用流体势原理,对潜力区进行了本质上的阐述,指出注水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两个方面,由此分析研究了目前注水老油田潜力区的形成原因,划分出三种基本类型,并总结了其特征与分布形式;在此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应用于纯化油田的挖潜增效工程,在三种类型的潜力区中均获得了显着的增储上产效果,尤其在高注低采的实例中,通过分析研究其流体势格局与低势闭合区形成分布状况后,在该低部位特高含水区的更低部位打井获得了初产不含水的显着效果,同时原高含水报废多年的老并适时恢复生产(动态型潜力区)等方面也获得了显着的增产效果,由此突破了目前老油田所谓的潜力区即是正向型微构造区而缺乏油田中因水动力作用及变化对潜力区形成作用的认识与实践的局限范围,从而拓开了注水油田的挖潜方向,展示了注水油田可观的潜力,对目前注水油田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2000 Vol. 21 (3): 45-5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564KB] ( )
51 杨海鹏, 董范, 王树义, 张素琴
ABC分类管理在油田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中抽油机井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原油产量的高低.这也是油田企业经营者所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华北油田采油五厂为例,从影响抽油机井的重要因素参数、功图测试结果等量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分析,提出了抽油机井ABC分类管理的新方法,为及时进行油田开发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000 Vol. 21 (3): 51-5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63KB] ( )
57 吴浩江, 周芳德
应用RBF神经网络智能识别油气水多相流流型
传统的流型识别方法对流型特征没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只能由识别者采用模糊的语言描述每种工况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每个识者的主观判断,很难实现流型的在线自动识别.为了克服传统流型识别方法的缺点,本文在实验室采用机油、空气和水作为工质来模拟现场的水平管内的油气水多相流流动,采用压阻式压差传感器对水平管内的油气水多相流流动的压差进行测量,得到反映油气水多相流流动波动特性的压差信号.运用分形理论中的重构相空间算法(即Grassberger-Procaccia算法),算出经过滤噪处理后的油气水多相流流动的压差信号序列的关联维数,以不同流型不同工况的关联维数为基础构成不同流型不同工况下的多相流的特征向量,从而量化了油气水多相流的特征.将特征向量输入径向基函数(Radius Basis 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通过学习样本的学习,即可用来对测试样本(未知流型的压差信号)进行自动在线的流型识别.结果显示,该识别方法具有高精度、快速及不需人工干预等优点,在石化、核能等行业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0 Vol. 21 (3): 57-6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434KB] ( )
61 徐景祯, 刘晓冬, 陶官仲
渗透率建模的三维指示条件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根据指示条件模拟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建立渗透率空间分布模型的三维指示条件模拟方法.条件模拟是一种非参数模拟方法.同转向带法等其它高斯模拟方法相比,它不要求模拟变量符合特定的概率分布模型,这在模拟象渗透率这样具有奇异值的参数时非常有效.该方法在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北部喇嘛甸油田北实验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在进行不同流动单元三维渗透率分布模拟时,首先从油田开发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数据,然后用井模型将渗透率值转化为指示值,得到在井中连续分布的渗透率剖面.根据各井中连续分布的指示值计算出不同渗透率等级的指示变异函数,并用指数函数进行最优拟合,最后用指示条件模拟方法计算出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渗透率指示值的三维数据体和不同等级渗透率岩石的厚度分布.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作为油藏数值模拟的输入,在预测剩余油分布时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信息.
2000 Vol. 21 (3): 61-6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58KB] ( )
66 汪伟英, 张公社
束缚水饱和度、岩石性质对自吸的影响
自吸是裂缝性油藏采油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影响自吸的因素有很多,文中主要研究束缚水饱和度和岩石性质对自吸速度及采收率的影响.研究中使用的多孔介质分别为高渗砂岩、低渗砂岩、石灰岩.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对砂岩体系自吸速度有较强的影响.当束缚水饱和度Swi小于6%时,自吸速度随Swi增加而减小,在Swi为6%~15%的范围内自吸速度达最低,当Swi在15%~30%的范围内,自吸速度随束缚水饱和度增高而升高.在束缚水饱和度为零的情况下,三种类型岩石中以石灰岩的自吸采收率最高,其值比同等渗透率级别的砂岩高23%.
2000 Vol. 21 (3): 66-6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09KB] ( )
70 徐建平, 陈钦雷, 贺子伦, 何鲜
非牛顿幂律流体球形流动不稳定压力动态
根据目前油田开发中注聚合物驱油藏的压力动态监测的需要以及考虑到油层部分射开具体情况,提出类似Savins径向渗流剪切速率的球向渗流剪切速率公式,运用幂律模型给出流体粘度随球向半径变化关系,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非牛顿幂律流体不稳定球形流动数学模型,得出Laplace空间井筒压力响应解析解,分析了早期和后期井筒压力动态变化特征,给出试井参数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在早期其特征与牛顿流情况相似而在后期,随幂律指数变化,呈现出与牛顿流情形不同的压力变化特征.模型解对于非牛顿球向流试井参数解释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000 Vol. 21 (3): 70-7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074KB] ( )
石油工程
73 吴泽兵, 马德坤, 况雨春
钻柱纵向振动仿真分析
国内外在研究钻柱振动时都把钻柱下端当作铰支,假设激振源为周期性的,偏离实际.从建立符合实际的下端边界条件入手,着重研究了钻柱的纵向振动.用有限单元法,求出整体质量、整体刚度,整体阻尼矩阵采用的是比例阻尼矩阵,利用牛顿法得到钻柱的振动方程,另外通过钻头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模型得到了真实的钻柱下端边界条件,并利用Houbolt数字解法模型求解了振动微分方程.根据上述模型编制了用于分析钻柱纵向振动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并进行了大量仿真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
2000 Vol. 21 (3): 73-7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286KB] ( )
77 谢国民, 张良万, 杜远洋, 钟其沐
定向井实用三维设计─方位比较法
定向井实用三级设计─方位比较法,给出了造斜工具每钻进10m进行一次装置角补偿值定量设计与计算方法,设计曲线与实钻轨迹相符合,解决了平面和现行三维理论设计与实际施工工艺不一致的问题,设计的井身数据精度高,现场应用效果好,通过江汉油田2口井5个井段的实际应用,可以指导实际施工.
2000 Vol. 21 (3): 77-8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607KB] ( )
83 翁永基, 李相怡
阴极保护系统对外部构件电干扰腐蚀的计算
采用稳流电场理论,根据阴极保护体系周围电场分布、受电干扰构件位置和构件表面电化学行为等参数计算阴极保护系统对外部金属构件的电干扰腐蚀.推导了阴极保护管道对外部平行或垂直管道,阴极保护储罐对地面管道和阴极保护套管对地面设施的电干扰电位公式.并以一个储罐区区域阴极保护体系对临近管道的电干扰为例,计算了干扰电位分布及简化条件下干扰电流密度(腐蚀速度),和国外文献中数值法计算结果吻合.解析计算法在工程应用和优化参数设计等方面有更大应用前景.
2000 Vol. 21 (3): 83-8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08KB] ( )
89 付晓泰, 王振平, 卢双舫, 祝孝华
天然气在盐溶液中的溶解机理及溶解度方程
无机盐对气体溶解度影响的主要机制是:无机离子的水合作用减少了游离水的量和降低了溶液的有效间隙度,从而使气体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低.提出水分子与盐离子的理论配位模型,建立了盐溶液中游离水体积分数与盐的质量浓度的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与亨利定律和气体在纯水中溶解度方程具有良好相溶性的,更具一般意义的关于气体溶解度的基本方程.该方程既适用于任何浓度的盐溶液,也适用于纯水体系;适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0~150℃和0~60MPa.亨利定律和气体在纯水中溶解度公式仅是本文公式在低压和盐浓度为零时的两种特例.
2000 Vol. 21 (3): 89-9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51KB] ( )
95 曹玉泉
变频调速系统畸变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分析
功率因数是十分重要的电气参数之一.在变频调速系统中,由于高次谐波电流的影响,将产生畸变功率N,因而系统功率因数即变频器输入端的功率因数,采用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来确定,或用基波电流与电源电压夹角的余弦来确定,均存在偏差.本文提出了由S、P、QN构成的功率四边形的新概念,给出了实际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确定了实际功率因数、总功率因数和位移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利用大庆采油二厂变频调速输油系统的实测现场数据,证实了本文的结论.
2000 Vol. 21 (3): 95-9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50KB] ( )
来稿选登
100 王皆明, 朱亚东, 王莉, 赫恩杰, 王虹
北京地区地下储气库方案研究
在对京58气顶油藏地质及开采特征研究基础上,大量借鉴了国外建库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北京市用气的特点,进行了多种建库方案的模拟运行预测研究,且通过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确定了最优方案部署.方案部署结果表明,在京58气顶油藏建库是完全可行的.气库建成后工作气规模可以达到2.290×108m3,最大日调峰气量可达300×104m3,可以满足北京市近期对季节调峰气量的迫切需求.
2000 Vol. 21 (3): 100-10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9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