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下载中心更多>

  • 石油学报

    (月刊 1980年创刊)

  • 主 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 办

    中国石油学会

  • 编辑出版

    《石油学报》编辑部

  • 主编

    赵宗举

  • 单价:125.00元/期

    年价:1500.00元/年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0年 21卷 1期
刊出日期 2000-01-25

地质勘探
油田开发
石油工程
地质勘探
1 翟光明, 王建君
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
从准噶尔、塔里木和四川盆地及其主要含油气区石油地质基本条件的分析说明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与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密切相关,盆内构造单元、烃源岩、储集层与盖层沉积条件以及油气藏类型等五个方面均有规律分布,决定了从前陆到克拉通盆地油气藏分布的有序性,并构成以复合油气藏为特征的有机统一整体.勘探实际中需要对含油气盆地整体考虑,实施三维立体交叉式综合勘探.
2000 Vol. 21 (1): 1-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461KB] ( )
10 赵文智, 池英柳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层系区域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层系多、时代跨度大,各地区主力含油气层系明显不同,理清含油气层系分布规律,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构造演化历史和地层层序发育特点综合研究为基础,分析该盆地含油气层系的区域分布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认为:(1)构造演化历史是多含油气层系形成的首要控制因素,决定了纵向油气分布的总体特点.构造演化历史相似的凹陷,一般具有相同的主要含油气组合,该组合探明油气储量占全凹陷的70%~80%.(2)盆地外围隆起是主物源区,凹陷与盆外隆起的空间配置关系,对纵向层序组成和生储盖岩系发育特点有重要影响,进而控制含油气层系分布.(3)断裂带明显的走滑作用,可提高断层的封闭性,使较多油气聚集在下部层位中.(4)油气资源丰度高的凹陷,含油气层系时代跨度大,资源丰度较低的凹陷,主要油气藏分布在成熟生油岩体附近.
2000 Vol. 21 (1): 10-1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51KB] ( )
16 沈守文, 彭大钧, 颜其彬, 黄先律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据圈闭的隐蔽性、圈闭的成因及形成圈闭的主导因素、圈闭的剖面形态,提出了一个新的隐蔽(圈闭)油气藏分类方案.方案不仅包括了常见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也包括了古构造油气藏、向斜油气藏、易伤害低渗透油气藏等多种特殊类型.这有利于勘探工作者开阔视野,并在勘探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隐蔽油气藏类型,采取不同的勘探思路和方法.
2000 Vol. 21 (1): 16-2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680KB] ( )
23 胡受权, 郭文平, 颜其彬, 张永贵, 刘树根, 童崇光
断陷湖盆陆相层序中体系域四分性探讨──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为例
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即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该四分体系域具显着的几何构型特征,它们分别由低位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高位加积小层序组及进积小层序组构成.陆相层序四分体系域是一个沉积基准面旋回所引起的可容空间旋回性变化的沉积响应.对于断陷湖盆的一个完整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划分原则为:湖相厚层泥岩代表高水位体系域,它是水退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的分界;初始湖泛面之上为水进体系域,其下为低水位体系域.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的陆相层序自下而上依次由下列层序单元构成;层序界面(SB)→无湖岸上超的低水位体系域→湖岸显着上超的水进体系域→由沉积速率缓慢的垂向加积型湖相泥质岩构成的高水位体系域→湖岸显着退却的水退体系域→层序界面(SB).
2000 Vol. 21 (1): 23-2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410KB] ( )
29 范代读, 邱桂强, 李从先, 丛友滋, 杨积增
东营三角洲的古流向研究
沉积组构分析表明,沙三中期研究区块以正常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利用旋转钻岩心样,进行磁化率各向异性测试,通过磁极性定向最终恢复出古流向,直观地显示了东营盆地X、Y、Z区块的沙三中亚段沉积直接受控于东营三角洲,即流向主体与三角洲自东南而西北的进积方向相一致.综合分析研究区的物源和沉积特征,认为东营三角洲的范围应扩大,这预示着东营凹陷沙三中岩性油藏勘探有着更为广阔的领域和良好的前景;沉积物磁各向异性的研究方法本身也为古湖泊三角洲流向分析提供了新手段,为油气勘探的深化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2000 Vol. 21 (1): 29-3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85KB] ( )
34 程顶胜, 刘松, 吴培红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生烃潜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运用石油资源量定量评价的一种新方法--模糊数学法,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不同沉积有机相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预测,该方法不同于前人常用的盆地模拟法、趋势面分析法、干酪根降解动力学法等,它是将地质变量作为模糊变量,用模糊数学的原理进行计算.将石炭系烃源岩的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沉积有机相作为模糊变量,计算不同沉积有机相烃源岩生烃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开阔台地沉积有机相和半闭塞台地沉积有机相生烃潜力最大,蒸发台地沉积有机相和开放泻湖沉积有机相的生烃潜力次之,并根据计算结果,指出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系烃源岩发育,在合适的构造条件下最有可能钻遇石炭系自生自储自盖式的大油气藏,同时应重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泥质烃源岩的生烃贡献.
2000 Vol. 21 (1): 34-3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93KB] ( )
40 张兴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非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边缘三联点上的中、新生界沉积盆地.地史时期曾经历基地拱升、断裂、掀斜等构造运动,具有油藏类型丰富,含油层段多的特征.盆地地层浅部以滚动背斜组成的块状油藏为主;深部以断块、断鼻、岩性、浊积岩及其构造、地层等复合型油藏为主.以大构造带控制油气聚集及分布,多期次级断裂构造带、不同相带的砂体、浊积岩、高垒块构造在油气聚集、分布中起重要作用.该盆地研究程度尚低,未来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2000 Vol. 21 (1): 40-4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16KB] ( )
44 李素梅, 王铁冠, 郭绍辉, 张爱云
原油中含氧化合物—烷基酚类
用C18固定相萃取法可从原油中检测出C0-C3酚类.原油中仅有微量的酚类化合物,海相原油中酚类化合物的丰度高于陆相原油,可能指示原始有机质类型较好原油中酚类化合物的丰度偏高.发现陆相、海相不同成因类型原油中酚类化合物总体分布相似,具有相同的化合物种类与峰群分布;但相对分布有一定的差异,陆相原油相对富集长链取代酚(乙基、丙基酚)与多甲基取代酚(三甲基酚),可能体现原始母源的结构差异.烷基酚类化合物可显示与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类似的运移分馏效应,但控制酚类化合物分布的因素不完全等同于含氮化合物.除了母源、油气运移因素外,原油中烷基酚类化合物的分布还可能与成熟度、油水岩相互作用有关.
2000 Vol. 21 (1): 44-4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83KB] ( )
油田开发
49 叶仲斌, 彭克宗, 吴小玲, 黄爱斌
克拉玛依油田三元复合驱相渗曲线研究
在用稳定法测定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与油的相渗曲线时,用聚合物分子滞留条件下的碱、表面活性剂体系(AS)与油的相渗曲线来代替ASP驱油过程中的相渗曲线.研究了聚合物分子在孔隙介质中的滞留程度、体系的界面张力对相渗曲线的影响,将聚合物的作用归结为对不可动水相饱和度、油水相的相渗曲线高低的影响;将碱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归结为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来影响残余油饱和度及水相相渗曲线的高低,得出了聚合物的滞留程度与不可动水相饱和度、油水相端点相对渗透率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和界面张力与残余油饱和度、界面张力与水相端点相对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2000 Vol. 21 (1): 49-5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27KB] ( )
55 李劲峰, 曲志浩, 孔令荣
用微观模型组合实验研究最低吸水层渗透率
利用不同微观模型之间的物性差异及其直观性的特点,设计了微观模型组合实验,模拟油层注水,以研究储层非均质对油水运动的影响.通过模型组合实验,可以确定一个合注层段内不吸水小层的渗透率下限,即最低吸水层渗透率Kwmin,研究Kwmin与合注层段中最大渗透率值Kmax及注水压力梯度之关系,从而可以进一步根据油层的实际注水压力梯度及用该井取心、测井资料确定的渗透率剖面,求取一个合注层段、一口井、一个油藏的最低吸水层渗透率.最低吸水层渗透率值可以用来进行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分析,研究油层剩余油分布.应用Kwmin对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部分注水井合注层段的吸水状况做了初步分析,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可以预料对最低吸水层渗透率的深入研究,将获得该参数更广泛的用途.
2000 Vol. 21 (1): 55-5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88KB] ( )
60 刘想平, 蒋志祥, 刘翔鹗, 郭尚平
溶解气驱油藏水平井IPR的数值模拟
目前,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溶解气驱油藏水平井向井流动态关系时,都是沿用Vogel研究方法即制作一定采出程度下水平井IPR曲线,然后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IPR曲线.经研究发现溶解气驱油藏动态受生产过程的影响较大,即用不同的流压生产,当达到相同的采出程度时,油藏平均压力并不相等.故前人用数模制作无因次IPR曲线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此提出了用数模研究溶解气驱油藏水平井无因次IPR曲线时,应先制作油藏平均压力为定值时的IPR曲线,然后再无因次化的新方法.按此方法对一系列溶解气驱油藏模型进行了三维流动模拟计算,总结出了无因次IPR曲线的曲度随油藏平均压力变化的规律,提出了描述溶解气驱油藏水平井无因次IPR曲线的新的统一方程.
2000 Vol. 21 (1): 60-6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46KB] ( )
64 陈光进, 马庆兰, 郭天民
水合物模型的建立及在含盐体系中的应用
基于一个新的水合物生成机理,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水合物热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结合左有祥博士提出的可用于高压电解质水溶液的MPT状态方程,将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扩展应用于含电解质体系.大量检验结果表明,新模型在预测气体水合物生成条件方面优于传统的vander Waals Platteeuw(vdWP)模型及其改进型,可适用于预测天然气、凝析气和原油在纯水和盐水中生成水合物的条件.
2000 Vol. 21 (1): 64-7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39KB] ( )
71 郑俊德, 刘合, 阎熙照, 李文婷, 郑风萍
聚合物产出液在抽油泵的缝隙中流动
室内聚合物溶液流变性测试表明,大庆油田应用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符合幂律模式.运用非牛顿流体力学理论和数理方法,结合抽油泵柱塞运动特点,假设液体为不可压缩的,液体在缝隙中流动的水力半径很小,呈层流流动,柱塞在每一位置的瞬间,流动做定常流处理,建立了泵筒与柱塞同心和偏心两种情况下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引入无量纲坐标、无量纲速度和柱塞与泵筒偏心配合时的缝隙高度,并给出缝隙流流速、流量的解析解.讨论了流性指数n=1时的特殊情况,所得的流速、流量方程与目前国内外应用的缝隙流公式完全相同.此外,还作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在柱塞与泵筒同心和完全偏心的情况下,漏失量与压差关系图,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偏心时漏失量大于同心时漏失量.为聚合物驱抽油机井排量系数的正确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0 Vol. 21 (1): 71-7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57KB] ( )
石油工程
76 张绍槐, 狄勤丰
用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钻大位移井
在用滑动导向系统钻大位移井时,随着位移及井深的不断增大,由于上部钻柱不旋转,会引起摩阻和扭矩过大、方位漂移失控、井眼清洗不良等问题.计算和实践表明,用滑动导向系统进行钻井时,大位移井的极限延伸能力受到了限制.文中对用旋转导向系统钻大位移井进行了方案性研究,设计了相应的可遥控和井下自动控制的旋转导向工具RSDS,并对旋转导向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所设计的旋转导向工具以钻井液为动力,充分利用了钻井液的冷却作用,具有较好的工作可靠性,结构简单.用旋转导向系统RSDS进行大位移井钻井,可望相当准确的控制井眼轨迹,大幅度减少钻柱所受的摩阻和扭矩,显着改善井眼的清洁状况.
2000 Vol. 21 (1): 76-8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08KB] ( )
81 符达良, 张晓东, 符彦惟
涡轮钻井技术有巨大的技术经济潜力
根据油田钻深井和超深井的需要,从试验研究出发,详细介绍了我国新型涡轮钻具的研制、试验过程.将计算流体力学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用于涡轮的流场分析和叶型设计,获得了高效并具有较低压降的涡轮叶栅,将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于推力轴承组的研制,大幅度提高了涡轮钻具的行程工作寿命.新型涡轮钻具的结构和技术特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压降较小、寿命长、无橡胶元件、更利于深井和超深井作业等优点.结合现场试验的成果,提出采用涡轮钻井的七大优点.针对现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五点建议,以加快我国涡轮钻井技术的推广应用.
2000 Vol. 21 (1): 81-8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49KB] ( )
87 崔孝秉, 张宏
卡瓦内悬挂管柱承载能力分析
分析卡瓦内悬挂管柱的承载能力,对油井特别是深井和超深井的套管柱设计十分重要.以往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以API为代表,由于模型上的局限,分析中未考虑管柱表面由于卡瓦夹持产生的局部弯曲应力,分析的结果适用于管柱塑性承载能力的计算,而我国油井套管柱的设计实际上是按弹性设计的,因此以往的大部分套管柱设计均存在安全系数过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以往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弹性力学中薄壳理论为基础,根据卡瓦内管柱的变形形态,提出了一种较合理的可计算卡瓦内悬挂管柱弹性承载能力的解析方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2000 Vol. 21 (1): 87-9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431KB] ( )
91 赵洪激, 刘扬, 魏立新, 刘国军
高压往复泵锥形阀结构优化设计
以提高高压往复泵锥形阀的使用寿命为目的,研究了有限元法与最优化方法相结合的泵阀结构设计方法.文中给出 了阀体和阀座的单元划分、载荷处理以及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以阀体锥面上的最大综合应力为目标函数,以强度约束和 尺寸约束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泵阀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求解方法.计算实例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有效降 低阀体和阀座锥面上的最大应力.
2000 Vol. 21 (1): 91-9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56KB] ( )
96 段梦兰, 陈文森, 陈德春, 陈莹, 王维明
浅海井口抗冰装置结构计算的有限单元法
对辽东湾浅海单井井口保护装置采用隔水套管直接抗冰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三维混合单元建立了一典 型井口装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该模型利用有限差分的原理真实地反映了地层对结构的约束.计算结果表明,在辽东湾浅 海的60cm单层平整冰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和应力都在许可范围之内,最大位移为结构的顶部,最大应力发生在隔水套管 与表层套管的上部连接环板上,而隔水套管内加固的水泥层对增加结构的强度、抵抗外载荷的作用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计算结果和现场两年多的应用表明,用增厚的隔水套管直接抗冰是可行的.
2000 Vol. 21 (1): 96-10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70KB] ( )
102 程杰成, 王德民, 吴军政, 李群, 李建路, 胡志辉
驱油用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
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和不同孔隙大小的岩心进行室内驱油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对聚合物溶液粘度、 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采收率以及机械降解的影响.研究了油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分子量的相互关系对聚合物注入性 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愈大,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采收率和机械降解愈大;但在大庆油田的实际条件下, 剩余粘度大.岩心孔隙半径中值与聚合物分子在水溶液中的均方回旋半径比大于5时不会发生油层堵塞.相近地质条件. 不同分子量,相同操作条件下的矿场聚合物驱结果表明:高分子量的聚合物驱效果好于低分子量的聚合物驱效果,采油井 产出的聚合物分子量大,保留粘度高.
2000 Vol. 21 (1): 102-10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77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