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下载中心更多>

  • 石油学报

    (月刊 1980年创刊)

  • 主 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 办

    中国石油学会

  • 编辑出版

    《石油学报》编辑部

  • 主编

    赵宗举

  • 单价:125.00元/期

    年价:1500.00元/年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2年 13卷 2期
刊出日期 1992-04-25

论文
论文
1 钟筱春, 唐文松, 沈后, 童永生, 黄学诗
哺乳动物化石在油气区地层对比中的作用
中国西北、渤海湾、鄂、豫、苏、皖及南方地区的含油气盆地均发现有第三系哺乳动物化石,根据动物群性质及其与共生微体化石的关系,并根据古地磁、同位素绝对年龄、颗石藻等浮游生物化石确立了与欧美第三系标准层序的对比关系,证实哺乳动物化石在油气区地层对比乃至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胜利、辽河、江苏等油田井下第三纪地层中也发现了哺乳动物牙齿化石,有利于解决地面与井下以及各油气区之间的对比.
1992 Vol. 13 (2): 1-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524KB] ( )
9 赵传本
三江盆地富锦组菱粉的发现
本文根据菱粉化石的发现,修正了三江盆地富锦组原来的定义,重新确立和描述了建组的地质剖面,并确认其时代属早中新世.在富锦组中发现了三歧菱粉和三江菱粉两个新种,根据菱粉生态特征,认为富锦组沉积时期为浅、淡水环境,古气候为潮湿的北亚热带至暖温带.
1992 Vol. 13 (2): 9-1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56KB] ( )
16 陈秉麟, 窦惠, 车启鹏, 曲淑琴, 方德庆
抚顺盆地耿家街组时代问题
耿家街组是抚顺盆地下第三系最上部地层,因建组时未发现化石,致使其时代有始新世、渐新世之争.本文通过对耿家街组所含孢粉化石的研究,认为耿家街组孢粉组合是东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的一部分.指出耿家街组开始沉积于西露天组中上部沉积之时,是当时抚顺古湖中湖水较深部分的产物,其时代为始新世.
1992 Vol. 13 (2): 16-2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106KB] ( )
21 刘殿军, 魏得恩, 王元生, 王韧兰, 安思谨
依兰-伊通地堑南部岔路河组的建立
岔路河组原称砂砾岩段,分布于伊通至舒兰地区.山灰绿色泥岩与杂色砂砾岩组成,厚200~500m.本组含丰富的孢粉化石,以两气囊松科和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高为特征,确立其地质时代为中新世晚期.建组剖面为万参1井,井段为32.0~288.5m.本组与上覆第四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下第三系万昌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1992 Vol. 13 (2): 21-2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987KB] ( )
26 李经荣, 单怀广, 姚益民, 吴守法, 向维达
山东济阳-昌潍坳陷与邻区第三系对比
山东济阳-昌潍坳陷及其邻区的第三系含有若可干供对比的近似或相同生物化石属种.济阳-昌潍坳陷的孔店组相当于昌乐的五图组;侯镇组(孔店组下部的古新统部分)相当于黄县的龙口组;明化镇组下段大致相当于临胸的山旺组.
1992 Vol. 13 (2): 26-2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67KB] ( )
29 姚益民, 徐金鲤, 单怀广, 李经荣
山东济阳坳陷早第三纪海侵的讨论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局部含有一些海相起源生物的属种.他们具低分异度,强形变的特征,与典型陆相生物共生,存在于水进初期的碳酸盐-石膏沉积系列中,又随水体加深而消失.他们的出现代表了大型封闭古含盐湖生物群特色,而生物群生活的水体,却未见任何与海相连的通道,他们的存在不能作为海侵的证据.
1992 Vol. 13 (2): 29-3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50KB] ( )
35 梁鸿德, 申绍文, 刘香婷, 陈文寄, 李大明
辽河断陷火山岩地质年龄及地层时代
以钾氩法、快中子活化法为主要手段,通过对58块样品的测定,建立了辽河断陷下第三纪火山岩喷发年代时间剖面,对下第三系9条组段界线年龄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本区古新统与始新统界线在房身泡组上下段之间,始新统与渐新统界线在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与沙河街组三段之间.同时还以古生物组合为基础,建立了与柴达木盆地、济阳坳陷古地磁测定结果之间的对比关系.
1992 Vol. 13 (2): 35-4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80KB] ( )
42 孙镇城, 曹春潮, 梁新献, 许坤
关于沉积物中硼、镓含量划相指标的探讨
依据粘土中微量元素硼含量,硼/镓比或应用硼—镓关系图划分海相、陆相的实际工作中已暴露颇多矛盾.作者对我国西部第三系陆相含盐沉积与现代盐湖底质泥样含硼量和硼/稼比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个指标不能区分海相与盐湖相、并认为应用该指标会影响到中国第三纪海侵研究的准确性.根据我国青藏高原盐湖及温泉含硼量研究的新成果,从机理上说明了为什么许多盐湖含硼量显著高于海洋的原因.
1992 Vol. 13 (2): 42-4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10KB] ( )
47 赵鸥
阶状似瘤田螺与油气聚集
阶状似瘤田螺(Tulotomoides terrassa Youluo)是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特有的腹足类化石,主要生活于建设性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寻找三角洲前缘相油气藏的重要地层古生物标志.
1992 Vol. 13 (2): 47-5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972KB] ( )
51 杨时中, 刘东方, 郑国光, 唐升层
冀中坳陷下第三系生物相带的划分及其意义
本文在深入研究冀中坳陷500余口井地层古生物资料(2.4万余样品)的基础上,探索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划分出A、B、C、D、E五种生物相带(大体与从河流到深湖的古环境分别对应)、并进而推论了不同组段沉积期的古地理和古气候.分析资料和勘探实践表明,各组段沉积期的湖盆深水区是最好的生油岩分布区;深水湖区和较浅水区的界线附近是有利的储油地带.
1992 Vol. 13 (2): 51-5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87KB] ( )
60 郑国光
我国第三系含油气盆地孢粉色变研究新进展
本文总结了石油孢粉工作者近十年来在孢粉化石色变研究上的主要进展.明确了孢粉色级划分的行业标准和国内外有关色级划分的对应关系.提出我国陆相第三系含油气盆地孢粉色变和油气形成阶段的对应关系表.对孢粉色变资料的若干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进一步论证孢粉色变是温度、时间和生油岩母质类型综合影响的结果.指出利用孢粉色变资料,在确定良好生油岩、寻找有利生油区上的重要意义.
1992 Vol. 13 (2): 60-7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543KB] ( )
71 蔡治国
CHINOCYTHERE—BOHAIDINA生物群的特征及其意义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至东营组发育着丰富的、地方性色彩浓烈的微体古生物群——Chinocythere—Bohaidina生物群.根据特征被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亚群、五个生物小群.两亚群之间在生物群体演化上存在一个明显的间断,该间断反映了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其具体位置在沙一段底部.但参考沉积旋回等,其界线可划在沙二段中部.
1992 Vol. 13 (2): 71-7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25KB] ( )
77 魏美田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生物记录中的地质事件
本文综述了介形类、沟鞭藻等各门类化石居群的变化特征,认为沙三和沙一段沉积期为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生物群繁盛阶段.化石演变呈陆相广布居群与地方居群交替出现的特征,其演变包含孔店组至沙四下亚段、沙四下亚段至沙四上亚段、沙一段至东营组等的渐变,并伴有洪水事件;沙四上亚段至沙三段、沙三段至沙二段、沙二段至沙一段等的突变,伴有水质变咸、变淡及风暴等地质事件.从化石组合序列、沉积相区及沉积物源等论述了沉积间断事件.
1992 Vol. 13 (2): 77-8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61KB] ( )
83 朱神照
微古生物化石丰度与油气藏生成
本文总结了孢粉、沟鞭藻等六个门类的化石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地层纵向上各段的丰度,研究了沟鞭藻横向上的分布趋势,认为微古生物群的两个繁盛期与该地区两套主力生油层及两个油气藏具有一致性.从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研究了500多块干酪根样品的类型、丰度,认为富含沟鞭藻、绿藻,则其母质类型为Ⅰ和Ⅱ1类,在砂泥岩间互沉积层,若具有储油条件,并达到成熟阶段,便可找到油气藏.
1992 Vol. 13 (2): 83-9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06KB] ( )
92 陈仲勤
黄骅坳陷早第三纪介形类化石组合序列与油气生成
黄骅坳陷早第三纪介形类化石丰富、含8个组合、5个亚组合和1个化石分布段.其中,含化石属种和个体数量丰富的组合与油气生成,特别是与生油岩类型有密切关系.
1992 Vol. 13 (2): 92-9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10KB] ( )
97 杨藩, 马志强, 许同春, 叶素娟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磁性地层柱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磁性地层剖面由西岔沟和路乐河东沟地面露头剖面联接而成,厚5490m,上覆层为第四纪下更新世七个泉组,下伏层为白垩纪犬牙沟群.经古地磁样品采集、加工、测试、对比后建立的磁性柱厚5245m,划分出从第29极性时起至第3极性时止共83个正、反极性时段,分别代表着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和上新统等五套地层,提供了距今65Ma至2.Ma的磁性地层年代表.
1992 Vol. 13 (2): 97-10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28KB] ( )
102 梁世君, 王发泰, 胡亭, 彭作林, 黄华芳
酒泉盆地第三系新的时代划分意见
本文通过酒泉盆地第三纪孢粉、介形类、哺乳类化石资料和磁性地层剖面及地震反射层序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对酒泉盆地第三纪红色岩层的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原划分为下白垩统中沟组顶部夹薄石膏层的灰绿色泥岩段地层时代属始新世,新建立地层单元柳沟庄组;火烧沟组、白杨河组时代均属渐新世;疏勒河群时代为晚第三纪,其内的弓形山组、胳塘沟组为中新世,牛胳套组为上新世.
1992 Vol. 13 (2): 102-10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43KB] ( )
109 袁效奇, 傅智雁, 耿国仓
河套盆地第三系有孔虫的发现及其生态环境的分析
位于太行山隆起以西的河套盆地临和坳陷陆相第三系中发现有孔虫Discorbis,Ammonia和Miliolidae,产出层位为渐新统中、上部和中新统中、上部,与其共生的化石有陆相介形类Cyprinotus和Cyprideis.对有孔虫产出层段进行的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了互相矛盾的数据,难以确切判定其为海相或陆相沉积,但从临河坳陷被阴山山脉、乌拉山、伊盟隆起环绕这一特殊地质、地形条件来看,这些有孔虫不可能是海浸的产物,而应是湖盆内含盐度增高的水介质中生存的特殊陆相生物.
1992 Vol. 13 (2): 109-11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30KB] ( )
116 魏景明, 童永生
准噶尔盆地北缘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的划分及其时代
根据近20年来古生物学研究,准噶尔盆地北缘的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可划分为依希伯拉组和化石沟组.前者时代依植物群归入占新世,后者据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应为中、晚始新世.
1992 Vol. 13 (2): 116-12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222KB] ( )
121 张师本, 高琴琴, 刘椿, 金增信, 鲁连仲
江汉盆地西北缘下第三系古地磁特征及底界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西北缘下第三系剖面的研究,建立了下第三系地磁极性年代系统,得出了地层形成时期的古纬度;在前人所划下第三系中发现了典型的晚白垩世介形类Talicyprideachinensis,Cypria triangularia等,结合地磁极性年代,将第三系底界上移45.3m.
1992 Vol. 13 (2): 121-12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455KB] ( )
127 陈钦保, 高琴琴
江汉盆地西北缘洋溪组锥齿亚洲冠齿兽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本文论述了产于江汉盆地西北缘当阳第三系洋溪组冠齿兽类化石的特征,根据下颌骨及牙齿特征定名为锥齿亚洲冠齿兽(相似种)Asiocoryphodon cf.conicus Xu,该种曾见于河南李官桥门陷玉皇顶组,其时代为早始新世中、晚期.
1992 Vol. 13 (2): 127-12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15KB] ( )
130 曲新国, 赵厚宏, 沈后, 王蓉
周口盆地渐新统新知
本文在综合分析周口盆地渐新统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修改了以往的认识,建立了本区渐新统介形类、轮藻、孢粉化石组合.盆地东部长期悬而未决的渐新统首次得到了肯定和划分.指出了盆地东部和西部渐新统存在的差异.
1992 Vol. 13 (2): 130-13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62KB] ( )
137 王仪诚, 陈永祥
苏北盆地早第三纪海侵析疑
本文根据化石的生态习性、属种分异度、韦度、共生化石等说明苏北盆地发现的生物化石具一定海相性或与海有关,为生活于半咸水的广盐性属种;本文还论证了岩矿标志和地球化学参数在古环境解释中的多解性和区域局限性,说明水介质中盐度的分析不能作为区分海、陆相的依据;从地质背景阐明苏北盆地早第三纪未经历海侵或海泛沉积,属陆相湖盆,在阜二段和阜四段时期湖水曾一度咸化.
1992 Vol. 13 (2): 137-14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55KB] ( )
143 叶芝萍
东南油气区第三纪古气候
本文通过岩矿标志、古生物特征、孢粉组合及孢粉分异度等资料,对地层中所保存下来的气候标志进行综合研究.推断本区第三纪各时期的古气候及其演变,为石油、煤、铁等沉积矿产的预测和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1992 Vol. 13 (2): 143-14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45KB] ( )
150 蔡小李, 赵正忠, 钱泽书
苏北盆地三垛组时代归属
在建立苏北盆地三垛组主要微体化石门类生物地层剖面的基础上,首次发现介形类标志性化石EChinocypris,它为盆地间地层对比提供可靠的古生物依据.根据主要门类化石组合特征,明确三垛组一、二段分别与大仓房组、核桃园组、潭头组的对比关系,并借助哺乳类动物群和海相微体化石作为确定时代的依据,提出三垛组为中始新世,苏北盆地缺失晚始新世—渐新世地层的新认识.
1992 Vol. 13 (2): 150-15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982KB] ( )
154 宁宗善, 胡炎坤, 梁朝梧
广西第三系层序
广西的第三系以百色和合浦盆地为代表,依据岩性、沉积旋回和古生物等特征将下第三系划分为七个组:上洋组、六吜组、洞均组.那读组、百岗组、伏平组、建都岭组;上第三系划分为两个组:沙岗组、长蛇岭组.各组建立了相应的古生物化石组合.
1992 Vol. 13 (2): 154-15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05KB] ( )
159 周铁明
云南景谷盆地晚第三纪地层
景谷盆地位于滇西准地槽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坳陷中、为一北北东向的晚第三纪地堑型断陷-坳陷盆地.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中新统三号沟组、回环组,上新统大红猫村组.并建立了五个孢粉组合,即单缝孢类优势组合、松柏类花粉优势组合、棒面单缝孢-枫香粉属组合、梣粉属-麻黄粉属-菊粉属组合及松科花粉组合.三个介形类化石组合,Cyprinotus-potamocypris组合、Herpetocyprella-Metacypris组合、LeucoCythere-Ilyocypris组合.古植物主要分布于三号沟组中段,称景谷植物群.
1992 Vol. 13 (2): 159-16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17KB] ( )
165 李明兴
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区古新统—下始新统生物地层研究
南海北部大陆架古新统-下始新统在北部湾盆地称长流组,其古生物群类似于我国华南和东部诸盆地古新世-早始新世古生物群面貌.在珠江口盆地称神狐组,其孢粉组合与北部湾盆地长流组有某些类似,尤其古老的已灭绝的化石和长流组类似.该时期的古气候,前期为温带干旱气候,后期为南亚热带略干气候.前期是以洪积、冲积扇,河流相为主的沉积环境,后期局部形成湖相环境.
1992 Vol. 13 (2): 165-16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10KB] ( )
170 黄虑生, 钟碧珍
珠江口盆地渐新统—更新统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
依据珠江口盆地渐新统至更新统中28个重要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划分出20个超微化石带,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第三系恩平组和珠海组,上第三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等岩石地层单元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特征.NN1带内的Dictyococcites bisectus末现面,与珠海组顶界基本一致,为本区上、下第三系分界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其绝对年龄值为23.6~24.0Ma.本文还讨论了本区与邻区渐新统一上新统含超微化石地层的对比关系.
1992 Vol. 13 (2): 170-17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69KB] ( )
178 曾麟, 张振英
珠江口盆地第三系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地层、古生物及其与邻区的对比关系.本区神狐组可与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湖北江汉盆地沙市组及北部湾盆地长流组对比,文昌组和恩平组下部可与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进行对比,珠海组可与莺歌海—琼东南盆地陵水组、台湾五指山层对比.
1992 Vol. 13 (2): 178-18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47KB] ( )
184 王蓉, 沈后
孢粉资料定量研究古气候的尝试
长期以来,在研究古气候时,通常采用定性方法.本文以周口盆地东部、合肥盆地、南陵盆地和苏北盆地西部天长地区为例,尝试利用计算同一景观条件下植物的喜热系数和旱生系数的方法研究古气候,所得的结果与其它有关资料的定性分析基本一致,证明定量法研究古气候是可行的.
1992 Vol. 13 (2): 184-19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67KB] ( )
191 张健益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的海相生物碎屑灰岩
中始新统温州组下部发育的海相生物碎屑灰岩在台北坳陷内分布广泛,为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浅海陆棚沉积.岩石中生物发育,既是地层对比的标志,又是有利的生油岩、储集岩.它是台北坳陷寻找工业油气的有利目的层.
1992 Vol. 13 (2): 191-19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66KB] ( )
198 刘正明
云南景谷盆地晚第三纪介形类古生态与油气的关系
通过景谷盆地晚第三纪三个介形类组合特征分析,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继承性,又因环境的变化出现不同的种属类型,壳面的装饰和保存状况也发生了变化.景谷盆地晚第三纪中新世中期生物繁盛,有机质丰富,为油气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有利的水介质条件和快速的沉积,为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成烃类提供了外界条件.
1992 Vol. 13 (2): 198-20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061KB] ( )
202 叶得泉, 唐文松, 魏景明, 徐道一, 毛雪瑛
塔里木盆地阿尔塔什剖面白垩—第三系界线事件的地球化学标志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阿尔塔什剖面白垩—第三系界线事件的标志研究表明,存在着铱异常和伴生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异常,这是灾变事件的地球化学标志,据此可划分白垩—第三系界线,同时可将界线置于吐依洛克组底面上约1.42m处.
1992 Vol. 13 (2): 202-20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50KB] ( )
209 唐文松, 钟筱春, 郭椿杰, 严正, 叶莲芳
新疆莎车阿尔塔什剖面白垩—第三系界线的碳稳定同位素异常事件
新疆莎车阿尔塔什剖面白垩系—第三系界线的碳同位素研究表明,在白垩系—第三系交替时期,碳同位素曾出现明显的负异常,达-3.79‰,变化幅度达6‰,负异常最大值位于原划定的吐依洛克组底界以上1.4m.反映了在吐依洛克组开始沉积后不太长的时期内,地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1992 Vol. 13 (2): 209-21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50KB] ( )
215 赵秀兰, 赵传本, 关学婷, 唐升层, 傅智雁
利用孢粉资料定量解释我国第三纪古气候
本文通过全国各油气区43个地区第三纪孢粉序列的深入研究,在编制孢粉母体植物生态表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利用孢粉统计资料定量划分孢粉植被类型、气温带、干湿度带三个模式,并对第三系分统进行了孢粉植被类型、孢粉气温带、孢粉干湿度带的定量划分.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国第三纪各时期的气候特征及其演化.
1992 Vol. 13 (2): 215-22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890KB] ( )
226 赵传本, 魏得恩, 刘皇凤, 安金珍, 王军
东北油气区下第三系磁性地层研究
本文根据嘉荫盆地、依兰—伊通地堑、抚顺盆地等6个盆地中2个露头剖面、18个钻井剖面采集的493块第三系古地磁样品的测试结果,得出乌云组极性序列相当于26~27极性时,永吉组、双阳组相当于18~24极性时、虎林组相当于10~13极性时,古纬度比现今偏南4°~5°.
1992 Vol. 13 (2): 226-23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96KB] ( )
232 张永才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含盐地层
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学方法,将东濮凹陷早第三纪含盐地层进行了统一划分与对比.东濮凹陷地层内古生物化石丰富,组合特征和纵向演化规律与渤海湾地区基本一致,属于同一古生物群体,与国内其它地区同时代古生物群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该凹陷含盐地层不但可与渤海湾地区早第三纪地层进行对比,而且也可与国内其它地区同期地层进行对比.根据其他地区地层单元已确定的地质时代,将东濮凹陷和渤海湾地区沙四段、沙三段的地质时代分别划归中、晚始新世.
1992 Vol. 13 (2): 232-23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99KB] ( )
240 王仁厚, 李瑜, 王铁玲, 潘耀丽
辽河断陷早第三纪湖泊深度与油气分布
本文通过对辽河断陷早第三纪各时期水生生物化石优势属种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论证了湖水深度对水生生物化石平面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较深水区是良好的生油凹陷,尤其是继承性深水区,生油能力更强,而浅水区生油能力较差;油气分布受各期最大湖泊范围控制.
1992 Vol. 13 (2): 240-24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111KB] ( )
245 李明阁, 王铁玲, 傅景华, 孙镇城
应用生态地层学观点改善地层对比——以辽河断陷东营组一、二段分界为例
以辽河断陷东二段与东一段分界为例,阐明了处在湖水退缩的盆地中,湖盆边缘地区分布的化石组合特征,不一定与湖盆中心地区一致.适应性较强的广布种类比窄布种类有较长的延续时限.要正确对比地层必须把化石组合分解成标志化石带,结合古生态、沉积环境,尤其要把标志化石带与电测、岩性标准层、地震界面的追索,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1992 Vol. 13 (2): 245-25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10KB] ( )
252 孙镇城, 曾学鲁, 陈克造, 王蓓, 李瑜
柴达木盆地盐湖有孔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小柴旦盐湖第四纪晚期沉积内发现海相世系的有孔虫化石希望虫Elphidium sp.,而且与典型盐湖介形类肥胖真星介Eucypris inflata共生,这是罕见的发现.该湖海拔3172m,距最近的海1700km,迄今为止,是地球上发现有孔虫距海遥远且海拔最高的盐湖.根据柴达木盆地地理和沉积、生物演化史分析,难以用海侵或残留海观点解说该有孔虫的来源.这一发现说明内陆盐湖存在少量海相世系生物是个事实.论文讨论了空中通道是一个可能的生物传布途径.将今论古,如果在含盐岩系中出现少量广盐性有孔虫或其他海相世系生物化石,需要作具体分析,不一定全都是海侵或残留海的证据.
1992 Vol. 13 (2): 252-25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95KB] ( )
258 李振雄, 马俊荣
珠江口盆地恩平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时代
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始新统至渐新统恩平组分布广泛.孢粉组合为Dicolpopollis kockelii-Gothanipollis bassensis组合.主要特征是以属、种繁多的被子类花粉占优势,其中以Quercokhtes、Cupuliferoipollenites、Alnipollenietes为主,并掺入较多喜热分子Dicolpopollis kockelii Liquidambarpollenites等,Gothanipollis bassensis在中上部较连续集中出现;裸子类Bisaccatepollen发育;少见古老类型分子.这一孢粉组合及其与上覆珠海组和下伏文昌组比较,特征更接近珠海组而与文昌组区别较大.并可与邻区北部湾盆地涠洲组对比,时代归属渐新世.白云7-1-1井恩平组发现浮游有孔虫N3带和钙质超微化石NP24/23带,均说明恩平组归属渐新世.但恩平组下部孢粉化石数量少,未发现有孔虫化石和钙质超微化石,所以不能排除恩平组下部归属始新世的可能性.
1992 Vol. 13 (2): 258-26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576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