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下载中心更多>

  • 石油学报

    (月刊 1980年创刊)

  • 主 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 办

    中国石油学会

  • 编辑出版

    《石油学报》编辑部

  • 主编

    赵宗举

  • 单价:125.00元/期

    年价:1500.00元/年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2年 13卷 1期
刊出日期 1992-01-25

地质勘探
油田开发
石油工程
地质勘探
1 王平
地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构造力作用下地应力的类型和分布
本文指出了重力引起的应力和流体压力在构造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在构造力、重力、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下,从总应力状态与岩石强度的相对关系上研究构造形变。分析了不同性质构造力作用下含油气盆地的地应力类型和分布规律,从机理上说明了各类盆地的构造及断裂特点。
1992 Vol. 13 (1): 1-1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337KB] ( )
13 曹瑞成, 陈章明
早期勘探区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
本文分析了断层封闭性的形成条件及其所反映的地质现象,从统计角度总结了评价断层封闭性的参数或标志,应用逻辑信息法建立了早期勘探区断层封闭程度的统计预测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后,证明用对象权值的大小可以评价断层的封闭性。应用此模型研究了汤原断陷主要断层封闭性演化史预测了该区断层对油气的遮挡作用.
1992 Vol. 13 (1): 13-2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83KB] ( )
23 齐兴宇, 黄先雄, 寿建峰, 李燕英
东濮凹陷盐岩与油气
本文以盐膏岩的深水成因观点,论述了东濮凹陷盐膏岩的岩石结构、分布规律和沉积环境,以及盐丘、盐枕和盐单斜三种盐构造的特征和分布,初步探讨了各类盐构造的成因机制。从盐岩与生油条件、盐构造与油气聚集、盐相变与油气藏形成诸方面阐述了盐与油气的关系。
1992 Vol. 13 (1): 23-2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33KB] ( )
30 吴肇亮, 邬立言, 杨国华, 钱家麟
Ⅰ类生油岩人工熟化热解动力学及热解气相色谱研究
本文对含有Ⅰ类干酪根的扶16-02井(埋深355.9m)的未成熟生油岩样品进行了一系列人工熟化,得到了具有不同成熟度的样品。对这些熟化样品,用Ⅱ型岩石评价仪(Rock-EvalⅡ)进行了热解常规分析,用Ⅰ型岩石评价仪(Rock-EvalⅠ)进行了热解模拟实验,并用热解气相色谱仪进行了热解产物组成分析。对于热解模拟实验数据,按串联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Friedman方法)进行处理,得到了一系列热解分析指标和热解生烃动力学参数,揭示了热解产物组成随生油岩成熟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演化过程中干酪根结构和热解反应本质的变化。
1992 Vol. 13 (1): 30-3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43KB] ( )
37 李春光
试论东营盆地高压油气藏的特征、成因及找油意义
本文在研究东营盆地已知高压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油藏增压原因作了分析,初步认为:位于沙三、沙四段生油岩中的高压油气藏,除了欠压实作用是增压的主要原因外,温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压力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和压力系数随温度增高而增大的关系式和曲线图,为高压油气藏勘探找到了一个新的预测方法。
1992 Vol. 13 (1): 37-4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20KB] ( )
44 王硕儒, 刘仲衡, 葛吉林
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对海相碳酸盐岩相的识别
本文提出的碳酸盐岩相模糊识别技术中,隶属度值先用二元对比法排序,然后再定量化,权重用已知样单因素的判对率来确定,模糊关系的合成用“乘-加”算子取代“极小一极大”算子。用此法对鄂中助陷二叠系海相碳酸盐岩进行了相带划分、共划出潮坪相、局限台洼相。台坡AB相。台滩相和台洼相等六个相带。相模式用松兹剖面30个样建立,相标志选颜色、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粘土矿物、古生物1~5类、硅质结核及瘤状体等12个变量。经对京山剖面样的识别,其判对率达80%。
1992 Vol. 13 (1): 44-5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65KB] ( )
油田开发
52 齐与峰, 张辉军, 赵成民
油田中后期稳产规划方法
在文[1]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编制油田中后期稳产规划的方法。前文以月报附表为基础数据,通过多步递阶物理结构分析,应用带滤波功能的动态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产油量、产水量、地层压力与措施用量间的动态关系式,为研究最佳规划模型创造了条件。在满足国家要求前提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水驱采收率为追求目标,建立了一个最优控制模型,通过它的求解可自动地编制出稳产规划。文中还研究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并考查了它在应用中的效果。
1992 Vol. 13 (1): 52-6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08KB] ( )
61 尹定
全隐式三维三相裂缝黑油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个全隐式三维三相裂缝黑油模型。它采用一种新的裂缝岩块间窜流量计算方法。并用不规则多边形差分网格,在有生产井的网格上又迭套环形网格,这样能在整体模型中包括锥进计算。它运用了全隐求解方法,及先进的正交最小化方法求解大型不对称变带宽矩阵方程。用该模型计算了雁翎油田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指标,效果良好。
1992 Vol. 13 (1): 61-6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71KB] ( )
69 陈建新, 王鸿勋
识别水力裂缝参数的曲线自动拟合法
本文对国外水力裂缝油藏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通过差分方法求解,绘制出样板曲线;改变了过去的手动曲线拟合为自动拟合,便于解释地下水力裂缝参数。
1992 Vol. 13 (1): 69-7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67KB] ( )
79 朱维耀
一个改进的化学驱油组分模型模拟器
本文提出了一个更切合实际的化学驱油组分模型模拟器。模拟器中引进了相态模型、离子交换模型、相粘度、残余饱和度以及其它参数,给出了更接近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际情况的有效流动孔隙度、有效流动饱和度等新的概念;改进了相粘度;建立了三离子交换模型、沉淀反应模型,并提出了乳化平衡速率(或增溶平衡速率)等新的参数,揭示了化学驱油的渗流规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用该模型模拟化学驱油是有效的,并与实验室所得结果相符,是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模型。
1992 Vol. 13 (1): 79-9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428KB] ( )
91 赵碧华
用CT扫描技术观测岩心中液流特性
CT扫描技术实验表明可以清楚地看到岩心内部所发生的流体流动状况、两相区前缘形态及其变化,以及岩心横断面上液流流经的区域;可以测量出液流的真实速度,进而计算出有效的流动孔隙度(此孔隙度的概念与油层物理中的概念不同);可以观测到水驱油时水区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此外,还介绍了用CT扫描技术研究岩心孔隙结构的情况.
1992 Vol. 13 (1): 91-9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18KB] ( )
石油工程
98 方华灿, 贾星兰
深水海洋石油钢结构估算疲劳寿命的新的损伤力学方法
在损伤力学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深水海洋石油钢结构估算疲劳寿命的新方法。文中给出了石油大学新建立的疲劳损伤数学模型。根据表面裂纹疲劳扩展试验的数据处理,提供了疲劳损伤因子的宏观测量方法。同时,还给出了海洋石油钢结构用的材料的损伤参数的决定方法。新建立的疲劳损伤数学模型得到了刚性的钢试件的疲劳试验证实;也取得了深水常用的柔性的复合材料的结构的疲劳试验验证。通过验证,本文推荐了常幅或随机载荷作用下估算疲劳全寿命的损伤力学方法及计算公式。
1992 Vol. 13 (1): 98-10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88KB] ( )
108 署恒木, 吕英民, 蔡强康
下部钻具组合的动态分析
本文用三维直梁单元将下部钻具组合离散化,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来模拟下部钻具组合在钻井过程中的瞬时动态特性。考虑了钻压、转速、摩擦及井眼弯曲等对钻具组合的影响,建立了动力微分方程,采用威尔逊-θ法求解。把钻柱与井壁的接触视为瞬时碰撞,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确定碰撞时刻,对动态分析的结果作了全面的讨论,用井斜力和方位力的时间平均值来预测钻头的走向,并与静态分析的结果作了比较,吻合较好。本文所提供的动态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可供定向井钻井部门参考使用。
1992 Vol. 13 (1): 108-11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627KB] ( )
118 邵钟武, 柴勤忠, 梁华庆, 薄少川
涡轮钻转速随钻测量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经济、可靠的涡轮钻转速随钻测量(MWD)系统,所用井下转速信号信息发生器是涡轮整体的一部分,不需要另加任何井下仪器,转速信号利用泥浆信道传递。本文对三缸泥浆泵工作在泥浆通道中所引起的干扰作了分析,提出了用自适应滤波与谱分析法对地面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给出了在中原油田实验井1000M井深范围进行试验时实录的三组频谱图。利用本文所述的系统制造一种经济、可靠的涡轮钻转速计用于在地面测量3000m以上井深的涡轮钻转速是完全现实的。
1992 Vol. 13 (1): 118-12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59KB] ( )
125 郑家燊, 赵景茂, 孙娈芬, 赵淑华
高含硫钻井液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本文合成了抑制H2S腐蚀的咪唑啉类缓蚀剂,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能。正交试验表明,最佳合成条件是:反应温度:190~200℃;酸:胺(mol比)=1:1.05;反应时间以3~5小时为宜。根据以上条件合成的缓蚀剂,在含有3200mg/lH2S的泥浆中,用量为0.2%时,抑制效果能达到80~90%,与碱式碳酸锌复配使用时,能提高缓蚀效率和降低碱式碳酸锌的用量,并发现缓蚀剂与CaO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泥浆流变性能试验表明,缓蚀剂能提高泥浆的动切力和动塑比,对失水量影响不大。此外,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证明:(1)低碳钢在含H2S的泥浆中,腐蚀产物的主要组成为Fe9S6;(2)H2S会破坏FCLS的稳定性,分解出Fe2+,与H2S反应生成面心立方的Fe2S4
1992 Vol. 13 (1): 125-13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88KB] ( )
135 张广平, 杨国仪, 杨正宇, 张德和
腐植酸类物质对成浆(土般)土界面动电性质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腐植酸钠和磺化腐植酸钠对(土般)土胶体粒子动电性质的影响。用激光Zeta电位仪测出粒子的电泳迁移率,并运用Smoluchowski公式计算出Zeta电位。在(土般)土的成浆过程中,随着Na2CO3的加入,pH值增大,改变了粒度分布和表面电荷,从而使电泳迁移率和Zeta电位增加。在中性电解质NaCl和CaCl2存在下,得出了Zeta电位和电解质浓度间的关系,随着腐植酸钠和磺化腐植酸钠的加入,体系的Zeta电位显著增大,泥浆性能(包括粘度、切力和滤失水量)得到了改善。
1992 Vol. 13 (1): 135-14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3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