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春雨, 陈世加, 朱星丞, 李勇, 刘广林, 李耀庭, 张洋洋, 顾天甫. 源-储间隔夹层的分类、特征及其对陆相致密储层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24, 45(2): 358-373. |
[2] |
梁峰, 赵群, 石学文, 王玉满, 张琴, 周尚文, 漆麟, 崔会英.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地层等时划分新方法[J]. 石油学报, 2023, 44(8): 1274-1298. |
[3] |
邓亚, 李勇, 张文旗, 胡丹丹, 肖聪, 许家铖, 刘达望, 张磊夫, 王宇宁. 基于特征点的测井曲线对比拾取方法及其在自由水界面确定中的运用[J]. 石油学报, 2023, 44(4): 626-635. |
[4] |
程杰成, 吴军政, 吴昊, 刘笑莹, 何金钢, 贾世华. 无碱三元乳化驱油体系[J]. 石油学报, 2023, 44(4): 636-646. |
[5] |
魏兵, 王怡文, 赵金洲, Kadet Valeriy, 蒲万芬. 固液界面特征对致密/页岩储层渗吸行为的影响——以延长组7段+8段致密储层和龙马溪组页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10): 1683-1692. |
[6] |
戴彩丽, 刘佳伟, 李琳, 刘逸飞, 徐忠正, 孙宁, 丁飞, 孙永鹏. 自生长水凝胶粒子特性及裂缝调控作用机理[J]. 石油学报, 2022, 43(6): 840-848. |
[7] |
魏兵, 钟梦颖, 赵金洲, 王典林, Kadet Valeriy, 游君昱. 微-纳米受限空间原油-天然气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方法[J]. 石油学报, 2022, 43(11): 1604-1613. |
[8] |
卢志远, 何治亮, 马世忠, 何宇, 牛东亮, 聂海宽, 朱杰. 高能辫状河沉积特征及砂体分布——以苏东X密井网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8): 1003-1014. |
[9] |
李文龙, 丛琳. 大庆长垣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组倾斜油水界面形成机理与增储潜力[J]. 石油学报, 2021, 42(11): 1477-1485. |
[10] |
武宏亮, 刘鹏, 伍丽红, 肖承文, 李雨生, 冯周, 夏守姬. 碳酸盐岩储层井旁缝洞体反射横波提取方法[J]. 石油学报, 2021, 42(10): 1337-1345,1394. |
[11] |
魏兵, 尚晋, 蒲万芬, 赵金洲, Kadet Valeriy. 碳酸水-原油体系中CO2分子的扩散行为[J]. 石油学报, 2021, 42(1): 64-72. |
[12] |
闫海军, 彭先, 夏钦禹, 徐伟, 罗文军, 李新豫, 张林, 朱秋影, 朱迅, 刘曦翔. 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藏开发的指导意义[J]. 石油学报, 2020, 41(6): 658-670,752. |
[13] |
王安民, 曹代勇, 聂敬, 秦荣芳. 巨厚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垂向非均质性特征——以青海聚乎更矿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6): 691-701. |
[14] |
康毅力, 田键, 罗平亚, 游利军, 刘雪芬. 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瓶颈与发展策略[J]. 石油学报, 2020, 41(4): 467-477. |
[15] |
罗晓容, 张立强, 张立宽, 雷裕红, 程明, 施辉, 曹斌风. 碎屑岩输导层非均质性与油气运聚成藏[J]. 石油学报, 2020, 41(3): 253-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