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雪松, 柳少波, 田华, 马行陟, 于志超, 范俊佳, 桂丽黎, 刘强. 深层背斜圈闭中泥岩盖层完整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气藏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4): 415-427. |
[2] |
贾爱林, 郭智, 郭建林, 闫海军. 中国储层地质模型30年[J]. 石油学报, 2021, 42(11): 1506-1515. |
[3] |
田继先, 李剑, 曾旭, 孔骅, 沙威, 郭泽清, 张静, 付艳双.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原油裂解气的发现及成藏模式[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54-162,255. |
[4] |
李耀华, 宋岩, 徐兴友, 白静, 陈珊, 刘卫彬.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凝灰质页岩油层的润湿性及自发渗吸特征[J]. 石油学报, 2020, 41(10): 1229-1237. |
[5] |
史集建, 李丽丽, 杜琳, 宋宇官. 断层对盖层的动态破坏及其对油气输导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港东断裂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8): 956-964. |
[6] |
周冰, 刘立, 金之钧, 刘全有, 孟庆强, 朱东亚. 泥岩盖层的溶蚀作用机理实验——不同pH值盐水中溶蚀速率变化规律[J]. 石油学报, 2017, 38(8): 916-924. |
[7] |
鲍敬伟, 李丽, 叶继根, 石军辉, 张津, 朱红云, 姜宁. 高含水复杂断块油田加密井井位智能优选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学报, 2017, 38(4): 444-452,484. |
[8] |
高兴军, 宋新民, 孟立新, 纪淑红, 和丽娜, 陈建阳, 周新茂, 刘卓. 特高含水期构型控制隐蔽剩余油定量表征技术[J]. 石油学报, 2016, 37(S2): 99-111. |
[9] |
张世锋, 邱正松, 汪海阁, 崔新颖, 徐建根. 泥岩流-固-化耦合模型参数的蒙特卡洛估计[J]. 石油学报, 2016, 37(7): 921-929. |
[10] |
邱正松, 张世锋, 黄维安, 罗曦. 新型铝基防塌剂的研制及防塌作用机理[J]. 石油学报, 2014, 35(4): 754-758. |
[11] |
王书荣, 宋到福, 何登发. 三塘湖盆地火山灰对沉积有机质的富集效应及凝灰质烃源岩发育模式[J]. 石油学报, 2013, 34(6): 1077-1087. |
[12] |
黄振凯 陈建平 王义军 薛海涛 邓春萍 王 民 .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岩微观孔隙特征[J]. 石油学报, 2013, 34(1): 30-36. |
[13] |
蒋官澄 吴雄军 王晓军 张卫行 李洋洋 王金树. 确定储层损害预测评价指标权值的层次分析法[J]. 石油学报, 2011, 32(6): 1037-1041. |
[14] |
贾爱林. 中国储层地质模型20年[J]. 石油学报, 2011, 32(1): 181-188. |
[15] |
吕延防, 黄劲松, 付广, 付晓飞. 砂泥岩薄互层段中断层封闭性的定量研究[J]. 石油学报, 2009, 30(6): 824-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