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焦生, 冯鹏, 唐淑玲, 汤达祯, 王玫珠, 李松, 赵洋, 李站伟.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相态控制因素及含量预测模型[J]. 石油学报, 2023, 44(11): 1879-1891. |
[2] |
宋闯, 张晓诚, 谢涛, 霍宏博, 王文. 渤海“三高”气井环空早期圈闭压力预测[J]. 石油学报, 2022, 43(5): 694-707. |
[3] |
孟卓然. BHA轴向磁干扰对方位测量误差的影响——基于人工磁场模拟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8): 1011-1018. |
[4] |
王江帅, 李军, 柳贡慧, 陈安明, 骆奎栋, 黄涛, 汪伟. 变压力梯度下钻井环空压力预测[J]. 石油学报, 2020, 41(4): 497-504. |
[5] |
高永海, 孟文波, 崔燕春, 张崇, 陈野, 董钊, 孙金声, 孙宝江. 深水气井水合物沉积预测新模型[J]. 石油学报, 2019, 40(8): 975-982. |
[6] |
刘修善. 邻井距离解算及防碰评价[J]. 石油学报, 2019, 40(8): 983-989. |
[7] |
李丽, 汪雄雄, 刘双全, 刘建仪, 高仪君, 李超. 水平井筒气水流动规律及影响因素[J]. 石油学报, 2019, 40(10): 1244-1254. |
[8] |
杨震, 马清明, 杨宁宁, 崔海波, 李运升. 基于正交天线的随钻方位电磁波电阻率成像响应特征模拟[J]. 石油学报, 2018, 39(9): 1063-1069. |
[9] |
刘修善. 考虑磁偏角时空变化的实钻轨迹精准定位[J]. 石油学报, 2017, 38(6): 705-709. |
[10] |
高佳佳, 邓金根, 闫伟, 冯于恬, 王厚东, 李扬. 基于井壁稳定控制建立井眼轨迹优化预测模型[J]. 石油学报, 2016, 37(9): 1179-1186. |
[11] |
刘修善, 苏义脑. 井斜控制方案设计方法[J]. 石油学报, 2015, 36(7): 890-896. |
[12] |
赵欣, 邱正松, 黄维安, 周国伟, 张永君. 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抑制剂作用机制及优化设计[J]. 石油学报, 2015, 36(6): 760-766. |
[13] |
刘修善, 刘子恒. 井眼轨迹模型的通用格式[J]. 石油学报, 2015, 36(3): 366-371. |
[14] |
鲁港, 佟长海, 夏泊洢, 余雷. 空间圆弧轨迹的矢量描述技术[J]. 石油学报, 2014, 35(4): 759-764. |
[15] |
汪岗, 秦勇, 申建, 赵丽娟, 赵锦程, 李叶朋. 基于变孔隙压缩系数的深部低阶煤层渗透率实验[J]. 石油学报, 2014, 35(3): 462-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