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陶士振, 胡素云, 王建, 白斌, 庞正炼, 王民, 陈燕燕, 陈悦, 杨怡青, 金旭, 贾进华, 张天舒, 林森虎, 孟元林, 刘鸿儒, 王岚, 吴因业. 中国陆相致密油形成条件、富集规律与资源潜力[J]. 石油学报, 2023, 44(8): 1222-1239. |
[2] |
户昶昊, 郭强, 韩宏伟, 张斌, 王建飞, 庚琪, 尹宜鹏.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桃园地区沙河街组岩性油气藏勘探突破及意义[J]. 石油学报, 2023, 44(3): 447-457. |
[3] |
方正, 蒲秀刚, 陈世悦, 鄢继华, 陈星燃, 崔绮梦. 陆相湖盆深水区页岩高频层序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页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10): 1663-1682. |
[4] |
王利良, 牛成民, 杨海风, 高雁飞, 赵弟江.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下段河道类型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3): 364-375. |
[5] |
曾联波, 吕文雅, 徐翔, 田鹤, 陆诗磊, 张洺菁. 典型致密砂岩与页岩层理缝的发育特征、形成机理及油气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2): 180-191. |
[6] |
张忠涛, 张向涛, 孙辉, 石宁, 张博, 冯轩. 珠江口盆地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81-89. |
[7] |
张向涛, 杜家元, 丁琳, 黄鑫, 贾培蒙, 李小平, 李智高, 李潇. 不同水动力机制下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形成模式[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05-114. |
[8] |
厚刚福, 徐洋, 孙靖, 王力宝, 宋明星, 郭华军, 李亚哲, 陈扬. 三角洲前缘—湖盆深水区沉积模式及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三工河组二段一砂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10): 1223-1232. |
[9] |
王坤, 王铜山, 汪泽成, 罗平, 李秋芬, 方杰, 马奎. 华北克拉通南缘长城系裂谷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J]. 石油学报, 2018, 39(5): 504-517. |
[10] |
操应长, 葸克来, 刘可禹, 朱如凯, 远光辉, 张响响, 宋明水. 陆相湖盆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储集性能表征与成储机制——以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8, 39(3): 247-265. |
[11] |
王珂, 张惠良, 张荣虎, 王俊鹏, 戴俊生, 杨学君.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6): 715-727,742. |
[12] |
黄正良 陈调胜 任军峰 包洪平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及圈闭成藏特征[J]. 石油学报, 2012, 33(S2): 118-124. |
[13] |
吴东胜, 吴剑, 张玉清, 何幼斌, 罗进雄.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油气运聚特征与岩性圈闭评价[J]. 石油学报, 2009, 30(2): 183-188. |
[14] |
于炳松, 樊太亮, 黄文辉, 刘忠宝, 高志前. 层序地层格架中岩溶储层发育的预测模型[J]. 石油学报, 2007, 28(4): 41-45. |
[15] |
卓勤功. 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及运聚模式[J]. 石油学报, 2006, 27(6): 1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