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永诗, 郝雪峰, 安天下, 张鹏飞, 熊伟, 秦峰. 盆地结构控制下的地层压力-流体-储集性协同演化及控藏作用——以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7): 1058-1071,1150. |
[2] |
邓少贵, 张凤姣, 陈前, 李亚锋, 魏周拓, 洪玉真. 基于混合机器学习算法的页岩薄互层识别方法[J]. 石油学报, 2023, 44(7): 1097-1104. |
[3] |
蒋龙, 杜玉山, 张云蛟, 王冠民, 任敏华, 程紫燕, 孟维新, 侯植耀. 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纹层状亮晶方解石脉的发育机理与模式[J]. 石油学报, 2023, 44(10): 1637-1649. |
[4] |
彭军, 杨一茗, 刘惠民, 曾垚, 于乐丹, 许天宇. 陆相湖盆细粒混积岩的沉积特征与成因机理——以东营凹陷南坡陈官庄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10): 1409-1426. |
[5] |
刘震, 朱茂林, 刘惠民, 李晓珂, 梁裳恣, 巩建强, 张鹏飞. 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以东营凹陷北带西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2): 163-175. |
[6] |
郭小文, 陈家旭, 袁圣强, 何生, 赵建新. 含油气盆地激光原位方解石U-Pb年龄对油气成藏年代的约束——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3): 284-291. |
[7] |
张光亚, 温志新, 刘小兵,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童晓光, 李曰俊, 辛仁臣, 陈汉林, 马锋, 刘红, 罗贝维. 全球原型盆地演化与油气分布[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38-1554. |
[8] |
杜学斌, 刘晓峰, 陆永潮, 刘惠民, 张守鹏, 马义权, 赵珂, 魏巍. 陆相细粒混合沉积分类、特征及发育模式——以东营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324-1333. |
[9] |
邓运华, 兰蕾, 李友川, 刘世翔, 唐武, 陈莹. 论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1-12. |
[10] |
操应长, 杨田, 宋明水, 王艳忠, 马奔奔, 王健, 远光辉, 葸克来. 陆相断陷湖盆低渗透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J]. 石油学报, 2018, 39(7): 727-743. |
[11] |
张顺, 刘惠民, 王敏, 傅爱兵, 包友书, 王伟庆, 滕建彬, 方正伟. 东营凹陷页岩油储层孔隙演化[J]. 石油学报, 2018, 39(7): 754-766. |
[12] |
吴靖, 姜在兴, 梁超.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 石油学报, 2017, 38(10): 1110-1122. |
[13] |
曾翔, 蔡进功, 董哲, 王学军, 郝运轻. 泥页岩沉积特征与生烃能力——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7, 38(1): 31-43. |
[14] |
吴靖, 姜在兴, 潘悦文, 张强, 贺连啟. 湖相细粒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9): 1080-1089. |
[15] |
吴靖, 姜在兴, 童金环, 杨璐, 李积, 聂海宽.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细粒沉积岩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16, 37(4): 464-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