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歧峰, 李克昊, 段友祥, 张依旻, 宫法明.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特征聚类的荧光薄片分析方法[J]. 石油学报, 2024, 45(3): 548-558. |
[2] |
郭秋麟, 黄少英, 卢玉红, 王建, 吴晓智, 陈宁生.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下古生界油气系统模拟及资源分布预测[J]. 石油学报, 2023, 44(9): 1459-1471. |
[3] |
李斌, 姜潇俊, 赵星星, 邬光辉, 韩剑发, 刘强, 汪如军. 塔里木盆地台盆过渡带多相态油气藏成因及差异富集模式——以玉科地区奥陶系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5): 794-808. |
[4] |
马安来, 林会喜, 云露, 邱楠生, 朱秀香, 吴鲜.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原油中乙基桥键金刚烷系列的检出及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6): 788-803. |
[5] |
田雨, 刘可禹, 蒲秀刚, 赵建华, 陈国辉, 张雅琦, 翟坤, 宋雅雅. 荧光光谱技术在页岩油地质评价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22, 43(6): 816-828. |
[6] |
吴小奇, 周凌方, 赵姗姗, 钱一雄, 王彦青, 杨俊, 王东. 四川盆地阆中地区灯影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4): 483-493. |
[7] |
吴小力, 徐旺林, 李荣西, 李宁熙, 刘齐, 赵迪, 赵帮胜, 覃小丽, 白莹.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硫化氢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 石油学报, 2022, 43(2): 250-261. |
[8] |
李峰, 朱光有, 吕修祥, 张志遥, 吴郑辉, 薛楠, 贺涛, 汪瑞.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油气来源争议与寒武系主力烃源岩的确定[J]. 石油学报, 2021, 42(11): 1417-1436. |
[9] |
宁超众, 孙龙德, 胡素云, 徐怀民, 潘文庆, 李勇, 赵宽志.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岩溶类型及特征[J]. 石油学报, 2021, 42(1): 15-32. |
[10] |
斯尚华, 赵靖舟, 邹国亮, 李军, 孟祥宁, 刘超. 原油包裹体中芳香烃组分类型与成熟度关系——以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35-840,864. |
[11] |
高文彬, 李宜强, 何书梅, 潘登, 刘明熹, 管错. 基于荧光薄片的剩余油赋存形态分类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406-1415. |
[12] |
徐旺林, 胡素云, 李宁熙, 魏新善, 高建荣, 赵振宇, 李相博, 刘俊榜, 张月巧, 宋微.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内幕气源特征及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19, 40(8): 900-913. |
[13] |
李振明, 邱楠生, 刘念, 蔡川, 田建章, 王元杰, 高婷, 古强. 利用定量荧光技术表征厚层源岩层系的油气运聚机制——以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10): 1158-1171. |
[14] |
谢环羽, 赵靖舟, 王培玺, 谢武仁, 杨雨. 中—上扬子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J]. 石油学报, 2019, 40(10): 1202-1222. |
[15] |
崔永谦, 汪建国, 田建章, 赵宗举, 肖阳, 王培玺, 田然, 宋春刚, 肖飞. 华北地台中北部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18, 39(8): 89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