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春雨, 陈世加, 朱星丞, 李勇, 刘广林, 李耀庭, 张洋洋, 顾天甫. 源-储间隔夹层的分类、特征及其对陆相致密储层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24, 45(2): 358-373. |
[2] |
王安民, 曹代勇, 聂敬, 秦荣芳. 巨厚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垂向非均质性特征——以青海聚乎更矿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6): 691-701. |
[3] |
罗晓容, 张立强, 张立宽, 雷裕红, 程明, 施辉, 曹斌风. 碎屑岩输导层非均质性与油气运聚成藏[J]. 石油学报, 2020, 41(3): 253-272. |
[4] |
高凤琳, 宋岩, 梁志凯, 李卓, 原园, 张瀛涵, 陈磊, 郭望. 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成因——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9): 1030-1044. |
[5] |
胡钦红, 刘惠民, 黎茂稳, 李政, 杨锐, 张宇翔, 孙梦迪.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集层润湿性、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示踪剂运移[J]. 石油学报, 2018, 39(3): 278-289. |
[6] |
马中良, 郑伦举, 徐旭辉, 鲍芳, 余晓露.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孔隙形成与演化的热模拟实验[J]. 石油学报, 2017, 38(1): 23-30. |
[7] |
罗晓容, 王忠楠, 雷裕红, 胡才志, 王香增, 张丽霞, 贺永红, 张立宽, 程明. 特超低渗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成藏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下组合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S1): 87-98. |
[8] |
卢双舫, 薛海涛, 王民, 肖佃师, 黄文彪, 李俊乾, 谢柳娟, 田善思, 王森, 李吉君, 王伟明, 陈方文, 李文浩, 薛庆忠, 刘学峰. 页岩油评价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及研究趋势[J]. 石油学报, 2016, 37(10): 1309-1322. |
[9] |
高计县, 田昌炳, 张为民, 宋新民, 刘波.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J]. 石油学报, 2013, 34(5): 843-852. |
[10] |
崔景伟, 朱如凯, 吴松涛, 王拓. 致密砂岩层内非均质性及含油下限——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3, 34(5): 877-882. |
[11] |
崔 勇 夏柏如 陈 果 罗志华. 储层建模过程中的网格化及其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2, 33(5): 854-858. |
[12] |
陈 程 宋新民 李 军. 曲流河点砂坝储层水流优势通道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J]. 石油学报, 2012, 33(2): 257-263. |
[13] |
刘欣颖 胡 平. 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三维物理模拟实验[J]. 石油学报, 2011, 32(6): 1012-1016. |
[14] |
刘卫东 孙春柳 孙灵辉 朱维耀. 三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中的分配[J]. 石油学报, 2011, 32(6): 1017-1020. |
[15] |
刘立峰 孙赞东 杨海军 韩剑发 敬 兵 赵海涛.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及应用[J]. 石油学报, 2010, 31(6): 952-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