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骆汀汀, 张宸毅, 杨维好, 孙翔, 宋永臣. 含天然气水合物饱和粉质沉积物三轴剪切试验[J]. 石油学报, 2024, 45(6): 1019-1030. |
[2] |
董雪梅, 李静, 胡婷婷, 李静, 吴晨骁, 张洁, 陈亮.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油气地质特征、成藏模式及上超削蚀带勘探实践[J]. 石油学报, 2023, 44(3): 420-432. |
[3] |
唐勇, 宋永, 郭旭光, 赵靖舟, 吴涛, 黄立良, 何文军, 吴伟涛, 吴和源.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源上致密砾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22, 43(2): 192-206. |
[4] |
周世琛, 周博, 薛世峰, 公彬. 基于离散元法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剪切带演化机理[J]. 石油学报, 2022, 43(1): 101-111. |
[5] |
周世琛, 郇筱林, 陈宇琪, 周博, 薛世峰, 公彬. 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不排水剪切特性的离散元模拟[J]. 石油学报, 2021, 42(1): 73-83. |
[6] |
王辉, 周子钰, 周博, 薛世峰, 林英松. 颗粒抗滚动作用对水合物沉积物宏观及微观力学特性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85-894. |
[7] |
张昌民, 宋新民, 支东明, 周心怀, 尹太举, 尹艳树, 朱锐, 冯文杰, 张宝进. 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体系再思考:来自分支河流体系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27-153. |
[8] |
柳保军, 庞雄, 王家豪, 任建业, 刘军, 郑金云, 向绪洪, 蔡国富, 吴宇翔.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伸展陆缘地壳减薄背景下的沉积体系响应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24-138. |
[9] |
石雨昕, 高志勇, 周川闽, 翟弈程, 樊小容, 冯佳睿. 新疆博斯腾湖北缘现代冲积扇与扇三角洲平原分支河流体系的沉积特征与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5): 542-556. |
[10] |
王勇, 刘惠民, 宋国奇, 熊伟, 朱德顺, 朱德燕, 银燕, 丁桔红, 杨万芹, 张丽, 张顺. 济阳坳陷泥页岩细粒沉积体系[J]. 石油学报, 2019, 40(4): 395-410. |
[11] |
李振明, 邱楠生, 刘念, 蔡川, 田建章, 王元杰, 高婷, 古强. 利用定量荧光技术表征厚层源岩层系的油气运聚机制——以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10): 1158-1171. |
[12] |
郝海燕, 赵静, 刘海生, 钟广见, 马万云, 薛平, 陆文凯, 陈瓞延. 海洋沉积物中芳香烃预测中国南海潮汕坳陷油气圈闭方法[J]. 石油学报, 2018, 39(5): 528-540. |
[13] |
刘欣, 刘震, 卢朝进, 任梦怡, 李亮, 王时林, 汪雄, 高钦秋.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上部物源演化及砂体分布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17, 38(8): 888-901. |
[14] |
操应长, 杨田, 王艳忠, 李文强. 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形成演化及特征[J]. 石油学报, 2017, 38(6): 607-621. |
[15] |
夏景生, 刘晓涵, 王政军, 文雯, 唐小云.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部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17, 38(4): 399-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