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雪松, 桂丽黎, 汪泽成, 柳少波, 刘强, 范俊佳, 陈玮岩, 马行陟, 姜华, 付小东, 李文正, 钟源, 李堃宇, 谢武仁. 四川盆地中部走滑断裂活动时间与控藏作用——来自断裂带胶结物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 石油学报, 2024, 45(4): 642-658. |
[2] |
张君峰, 高永进, 刘亚雷, 周新桂, 程明华, 姜鹍鹏, 韩淼, 杨有星, 苗苗青, 李清瑶. 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23, 44(7): 1041-1057. |
[3] |
陈利新, 贾承造, 姜振学, 苏洲, 杨美纯, 杨博, 邱晨.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富油模式与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23, 44(6): 948-961. |
[4] |
董雪梅, 李静, 潘拓, 徐倩, 陈亮, 任军民, 金科.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23, 44(5): 748-764. |
[5] |
李斌, 姜潇俊, 赵星星, 邬光辉, 韩剑发, 刘强, 汪如军. 塔里木盆地台盆过渡带多相态油气藏成因及差异富集模式——以玉科地区奥陶系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5): 794-808. |
[6] |
蒋有录, 苏圣民, 赵凯. 油源断层输导能力与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的关系——以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8): 1122-1131,1184. |
[7] |
李文科, 吴小洲, 王君, 陈胜, 刘哲. 南堡1号构造带新生代断层与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其联合控藏作用[J]. 石油学报, 2022, 43(7): 957-968. |
[8] |
云露, 邓尚. 塔里木盆地深层走滑断裂差异变形与控储控藏特征——以顺北油气田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6): 770-787. |
[9] |
管树巍, 姜华, 鲁雪松, 梁瀚, 朱光有, 崔俊峰, 金惠, 雷明, 陈涛, 杨荣军. 四川盆地中部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控油气作用[J]. 石油学报, 2022, 43(11): 1542-1557. |
[10] |
支东明, 李建忠, 张伟, 王晓辉, 马强, 刘俊田, 杨帆.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双吉构造带井井子沟组勘探突破及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10): 1383-1394. |
[11] |
朱明, 袁波, 梁则亮, 杨迪生, 唐雪颖. 准噶尔盆地周缘断裂属性与演化[J]. 石油学报, 2021, 42(9): 1163-1173. |
[12] |
田军, 杨海军, 朱永峰, 邓兴梁, 谢舟, 张银涛, 李世银, 蔡泉, 张艳秋, 黄腊梅.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J]. 石油学报, 2021, 42(8): 971-985. |
[13] |
林波, 张旭, 况安鹏, 云露, 刘军, 李宗杰, 曹自成, 徐学纯, 黄诚.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意义——以顺北地区1号和5号断裂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7): 906-923. |
[14] |
郜益华, 张迎春, 杨宝泉, 李珂, 苑志旺, 康博韬, 张昕, 张旭, 陈国宁. 复杂断块油田跨断层水平井产能预测及分段长度优化方法——以西非A深水油田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7): 948-961. |
[15] |
刘鹏, 王永诗, 宋明水, 刘雅利, 王敏, 张顺, 王彤达. 碳酸盐岩断裂带断层岩特征及演化——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下古生界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5): 588-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