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可禹, 刘建良. 盆地沉积充填演化与含油气系统耦合模拟方法在超深层油气成藏模拟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9): 1445-1458. |
[2] |
孙立东, 周翔, 杨亮, 张莹, 李广伟, 李国政, 许金双. 松辽盆地莺山地区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模式[J]. 石油学报, 2023, 44(2): 285-298. |
[3] |
李斌, 张欣, 郭强, 吕海涛, 杨素举, 徐勤琪, 彭军.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超深层含油气系统盆地模拟[J]. 石油学报, 2022, 43(6): 804-815. |
[4] |
吴小奇, 周凌方, 赵姗姗, 钱一雄, 王彦青, 杨俊, 王东. 四川盆地阆中地区灯影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4): 483-493. |
[5] |
吴小奇, 陈迎宾, 翟常博, 王彦青, 曾华盛, 刘文汇, 杨俊, 倪春华, 周凌方, 宋晓波.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气源对比[J]. 石油学报, 2020, 41(8): 918-927,1018. |
[6] |
罗胜元, 陈孝红, 刘安, 李海, 孙冲.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现场解吸气特征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8): 941-955. |
[7] |
陈建平, 魏军, 倪云燕, 陈建军, 邓春萍, 田多文, 胡健, 黄振凯, 张蒂嘉, 韩永科. 酒西坳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熟度分类[J]. 石油学报, 2018, 39(5): 491-503. |
[8] |
谢增业, 张本健, 杨春龙, 董才源, 裴森奇, 赵洁, 国建英, 张璐. 川西北地区泥盆系天然气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示踪[J]. 石油学报, 2018, 39(10): 1103-1113. |
[9] |
庄新兵, 顾忆, 邵志兵, 尤东华, 丁勇, 万旸璐. 塔里木盆地地温场对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以古城墟隆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7, 38(5): 502-511. |
[10] |
肖飞, 汪建国, 吴和源, 王培玺, 赵宗举, 田建章, 姜在兴, 宋春刚, 田然, 郭增强. 华北地区中北部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J]. 石油学报, 2017, 38(10): 1144-1157,1167. |
[11] |
吴因业, 刘伟, 刘艳, 方向, 马奎. 中国冈瓦纳的寒武系下伏沉积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6, 37(9): 1069-1079. |
[12] |
宋春刚, 曹强, 叶加仁, 雷闯, 单超.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特征及分布[J]. 石油学报, 2016, 37(8): 962-974. |
[13] |
李军, 赵靖舟, 王大兴, 孙六一, 任军峰, 武春英, 吴伟涛, 赵子龙, 曲付涛.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中组合天然气成因与来源[J]. 石油学报, 2016, 37(7): 821-831. |
[14] |
秦华, 范小军, 刘明, 郝景宇, 梁波. 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解吸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6, 37(7): 846-854. |
[15] |
宋振响, 顾忆, 路清华, 周卓明, 李贶.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16, 37(5): 622-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