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筱敏, 王华, 朱红涛, 邵龙义, 纪友亮.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及发展关注[J]. 石油学报, 2023, 44(8): 1382-1398. |
[2] |
张功成. 南海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油气成藏理论[J]. 石油学报, 2023, 44(4): 569-582. |
[3] |
冯路尧, 张建国, 姜在兴, 李长昇, 白云风.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高精度沉积旋回格架及有机质富集响应[J]. 石油学报, 2023, 44(2): 299-311. |
[4] |
杨雪, 石学文, 朱逸青, 刘佳, 李怡, 何亮, 徐亮, 李彦佑, 陈瑶, 蒋佳玉. 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凯迪阶—埃隆阶深水页岩沉积演化与有机质富集[J]. 石油学报, 2022, 43(4): 469-482. |
[5] |
刘宇, 朱筱敏, 张自力, 王彤, 杨棵, 刘兴周, 郭峰. 基于地震沉积学恢复断陷湖盆古水系及其演化过程——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盘山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2): 207-222. |
[6] |
谢环羽, 姜在兴, 王培玺, 谢武仁, 杨雨. 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J]. 石油学报, 2021, 42(7): 865-884. |
[7] |
熊晓军, 陈容, 袁野, 张鑫, 冯亮, 吴永宏, 徐发波. 四川盆地卧龙河构造茅口组岩溶储层地震预测[J]. 石油学报, 2021, 42(6): 724-735. |
[8] |
闫海军, 彭先, 夏钦禹, 徐伟, 罗文军, 李新豫, 张林, 朱秋影, 朱迅, 刘曦翔. 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藏开发的指导意义[J]. 石油学报, 2020, 41(6): 658-670,752. |
[9] |
王安民, 曹代勇, 聂敬, 秦荣芳. 巨厚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垂向非均质性特征——以青海聚乎更矿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6): 691-701. |
[10] |
蔡忠贤, 张恒, 漆立新, 云露, 曹自成, 沙旭光.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岩溶水文地貌结构类型及特征[J]. 石油学报, 2020, 41(1): 43-58. |
[11] |
谭聪, 阮壮, 于炳松, 刘策, 苏玲.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三叠世构造-物源-古地貌体系演化——来自碎屑锆石、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的证据[J]. 石油学报, 2019, 40(6): 660-676. |
[12] |
陈林, 陆永潮, 林卫兵, 邢凤存, 陈平, 刘璐, 胡海燕, 魏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油层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J]. 石油学报, 2019, 40(4): 434-447. |
[13] |
谢环羽, 赵靖舟, 王培玺, 谢武仁, 杨雨. 中—上扬子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J]. 石油学报, 2019, 40(10): 1202-1222. |
[14] |
魏新善, 任军峰, 赵俊兴, 张道锋, 罗顺社, 魏柳斌, 陈娟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特征嬗变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7, 38(9): 999-1009. |
[15] |
赵贤正, 蒲秀刚, 王家豪, 周立宏, 金凤鸣, 肖敦清, 姜文亚, 韩文中, 张伟. 断陷盆地缓坡区控砂控藏机制与勘探发现——以歧口凹陷歧北缓坡带为例[J]. 石油学报, 2017, 38(7): 729-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