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支东明, 李建忠, 杨帆, 陈旋, 肖冬生, 王波, 武超, 于海跃.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勘探突破及意义[J]. 石油学报, 2024, 45(2): 348-357. |
[2] |
张功成, 纪沫, 陈莹, 甘军, 王东东, 张春宇. 琼东南盆地“气聚集带”的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24, 45(1): 226-240. |
[3] |
邓运华, 杨永才, 杨婷. 世界油气形成的三个体系[J]. 石油学报, 2023, 44(6): 873-901. |
[4] |
董雪梅, 李静, 胡婷婷, 李静, 吴晨骁, 张洁, 陈亮.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油气地质特征、成藏模式及上超削蚀带勘探实践[J]. 石油学报, 2023, 44(3): 420-432. |
[5] |
蔺鹏, 吴胜和, 王高飞, 胡光义, 于欣雨. 陆坡海底水道类型与沉积构型模式——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深水研究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8): 1132-1144. |
[6] |
唐勇, 宋永, 郭旭光, 赵靖舟, 吴涛, 黄立良, 何文军, 吴伟涛, 吴和源.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源上致密砾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22, 43(2): 192-206. |
[7] |
薛永安, 杨海风, 徐春强, 王利良, 高雁飞, 谢祥. 渤海湾盆地垦利6-1亿吨级岩性油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关键技[J]. 石油学报, 2022, 43(2): 307-324. |
[8] |
张向涛, 李小平, 玄昌姬, 杜家元, 丁琳, 李智高, 陈维涛. 南海东部浅水区非烃源岩层系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与方向[J]. 石油学报, 2021, 42(6): 695-707. |
[9] |
印森林, 高阳, 胡张明, 熊亭, 冯文杰, 赵俊威, 程乐利.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露头多点地质统计模拟——以山西吕梁坪头乡石盒子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2): 198-216. |
[10] |
杜威, 纪友亮, 张艺楼, 周淋, 吕文睿, 杨佳奇, 罗妮娜, 张宸赫. 湖泊缓坡带细粒河控三角洲沉积演化和形态特征——沉积正演数值模拟和现代沉积实例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21, 42(1): 33-44. |
[11] |
吕传炳, 付亮亮, 郑元超, 李昆, 黄志佳, 冉爱华. 断陷盆地油藏单元分析方法及勘探开发意义[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63-178. |
[12] |
邓运华, 兰蕾, 李友川, 刘世翔, 唐武, 陈莹. 论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1-12. |
[13] |
张忠涛, 张向涛, 孙辉, 石宁, 张博, 冯轩. 珠江口盆地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81-89. |
[14] |
柳保军, 庞雄, 王家豪, 任建业, 刘军, 郑金云, 向绪洪, 蔡国富, 吴宇翔.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伸展陆缘地壳减薄背景下的沉积体系响应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24-138. |
[15] |
葛家旺, 朱筱敏, 吴陈冰洁, 张向涛, 贾连凯, 易震, 肖张波.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成因差异——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恩平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39-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