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薛永安, 杨海风, 徐春强, 王利良, 高雁飞, 谢祥. 渤海湾盆地垦利6-1亿吨级岩性油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关键技[J]. 石油学报, 2022, 43(2): 307-324. |
[2] |
张向涛, 李小平, 玄昌姬, 杜家元, 丁琳, 李智高, 陈维涛. 南海东部浅水区非烃源岩层系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与方向[J]. 石油学报, 2021, 42(6): 695-707. |
[3] |
吕传炳, 付亮亮, 郑元超, 李昆, 黄志佳, 冉爱华. 断陷盆地油藏单元分析方法及勘探开发意义[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63-178. |
[4] |
袁淑琴, 董晓伟, 周凤春, 饶敏, 刘爱平, 王喆. 源外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与富集高产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16, 37(S2): 10-18. |
[5] |
金凤鸣, 侯凤香, 焦双志, 李熹微, 涂太明, 赵晨, 王鑫, 孙守刚. 断陷盆地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以饶阳凹陷留107区块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8): 986-995. |
[6] |
李文科, 张研,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15, 36(3): 337-346. |
[7] |
王显东 贾承造 蒙启安 张 革. 塔南断陷陡坡带南屯组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11, 32(4): 564-572. |
[8] |
赵力民, 赵贤正, 刘井旺, 王少春, 任文博. 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09, 30(4): 492-497,505. |
[9] |
王建功, 王天琦, 张顺, 王占国, 刘彩燕, 韩小强, 吴伟航. 松辽坳陷盆地水侵期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地球物理响应[J]. 石油学报, 2009, 30(3): 361-366. |
[10] |
罗云, 刘爱华, 王俊明, 杨春艳, 祁万顺. 交联酸加砂酸化压裂技术在复杂岩性油藏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08, 29(2): 266-269. |
[11] |
何登发. 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特征[J]. 石油学报, 2007, 28(2): 22-28,34. |
[12] |
王居峰, 蔡希源, 邓宏文, 刘丰臻, 刘红兵.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J]. 石油学报, 2006, 27(2): 16-19,27. |
[13] |
刘新社, 席胜利, 黄道军, 张清. 陕北地区大面积岩性油藏资源潜力分析[J]. 石油学报, 2005, 26(S1): 106-110. |
[14] |
苏永进, 蒋有录, 廉庆存, 宋建勇, 石世革. 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岩性油藏形成机制[J]. 石油学报, 2005, 26(5): 28-32. |
[15] |
易士威. 断陷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分布特征[J]. 石油学报, 2005, 26(1): 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