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常德双, 王贵重, 温铁民, 李道善, 胡少华, 李凯, 刘冬民. 中国前陆冲断带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方向[J]. 石油学报, 2024, 45(1): 276-294. |
[2] |
蒋有录, 苏圣民, 赵凯. 油源断层输导能力与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的关系——以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8): 1122-1131,1184. |
[3] |
周勇水, 李红磊, 史大海, 陈帆.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J]. 石油学报, 2021, 42(8): 1026-1038. |
[4] |
林波, 张旭, 况安鹏, 云露, 刘军, 李宗杰, 曹自成, 徐学纯, 黄诚.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意义——以顺北地区1号和5号断裂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7): 906-923. |
[5] |
王德英, 张宏国, 官大勇, 任健, 刘朋波, 程燕君. 环渤中地区新近系控藏模式与高丰度油藏勘探实践[J]. 石油学报, 2021, 42(3): 273-282. |
[6] |
刘池洋, 付锁堂, 张道伟, 陈琰, 黄雷, 石亚军. 柴达木盆地巨型油气富集区的确定及勘探成效——改造型盆地原盆控源、改造控藏之范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27-1537. |
[7] |
蒋有录, 苏圣民, 刘华, 王永诗, 刘景东.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沉积洼陷类型及与油气富集的关系[J]. 石油学报, 2019, 40(6): 635-645. |
[8] |
袁淑琴, 董晓伟, 周凤春, 饶敏, 刘爱平, 王喆. 源外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与富集高产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16, 37(S2): 10-18. |
[9] |
叶涛, 韦阿娟, 祝春荣, 王粤川, 高坤顺, 曾金昌. 渤海海域基底“改造型火山机构”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J]. 石油学报, 2016, 37(11): 1370-1380,1434. |
[10] |
李磊, 许璐, 刘豪, 谭卓, 唐文. 末端分流河道-河口坝三维地震表征及演化——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英79井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11): 1394-1402. |
[11] |
张光亚, 马锋, 梁英波, 赵喆, 秦雁群, 刘小兵, 张可宝, 客伟利. 全球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及理论技术进展[J]. 石油学报, 2015, 36(9): 1156-1166. |
[12] |
傅强, 刘彬彬, 徐春华, 牛成民, 付宁, 张兵, 丁林林.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构造定量分析与油气富集耦合关系[J]. 石油学报, 2013, 34(增刊二): 112-119. |
[13] |
林承焰, 孙廷彬, 董春梅, 李志鹏, 田敏, 李士江. 基于单砂体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J]. 石油学报, 2013, 34(6): 1131-1136. |
[14] |
杨 华 付金华 刘新社 范立勇. 苏里格大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技术[J]. 石油学报, 2012, 33(S1): 27-36. |
[15] |
梁世君 黄志龙 柳 波 燕列灿 李华明 马 剑.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J]. 石油学报, 2012, 33(4): 588-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