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亚浩, 汪如军, 文志刚, 张银涛, 崔仕提, 李梦勤, 王彭, 何涛华.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过程[J]. 石油学报, 2024, 45(6): 947-960. |
[2] |
王清华. 塔北西部喀拉玉尔衮构造带上寒武统下丘里塔格组油气勘探突破及意义[J]. 石油学报, 2024, 45(4): 615-628. |
[3] |
鲁雪松, 桂丽黎, 汪泽成, 柳少波, 刘强, 范俊佳, 陈玮岩, 马行陟, 姜华, 付小东, 李文正, 钟源, 李堃宇, 谢武仁. 四川盆地中部走滑断裂活动时间与控藏作用——来自断裂带胶结物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 石油学报, 2024, 45(4): 642-658. |
[4] |
吴小力, 徐旺林, 李荣西, 李宁熙, 刘齐, 赵迪, 赵帮胜, 覃小丽, 白莹.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硫化氢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 石油学报, 2022, 43(2): 250-261. |
[5] |
罗涛, 郭小文, 舒志国, 包汉勇, 何生, 覃泽健, 肖智慧. 四川盆地焦石坝南部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裂缝脉体流体来源及形成时间[J]. 石油学报, 2021, 42(5): 611-622. |
[6] |
杨德相, 陈勇, 李小冬, 周振柱, 田建章, 侯凤香, 王元杰, 冯艳伟, 高婷, 李玉帮, 王淼, 张辉, 刘听雨.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油气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 石油学报, 2021, 42(10): 1325-1336. |
[7] |
斯尚华, 赵靖舟, 邹国亮, 李军, 孟祥宁, 刘超. 原油包裹体中芳香烃组分类型与成熟度关系——以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35-840,864. |
[8] |
郭小文, 陈家旭, 袁圣强, 何生, 赵建新. 含油气盆地激光原位方解石U-Pb年龄对油气成藏年代的约束——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3): 284-291. |
[9] |
鲁雪松, 赵孟军, 陈竹新, 李学义, 胡瀚文, 卓勤功. 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油田油气成藏再认识及勘探启示[J]. 石油学报, 2019, 40(9): 1045-1058,1115. |
[10] |
刘刚, 卫延召, 陈棡, 贾开富, 龚德瑜, 王峰, 孙靖, 朱峰, 麻伟娇.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J]. 石油学报, 2019, 40(8): 914-927. |
[11] |
田孝茹, 张元元, 卓勤功, 于志超, 郭召杰.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致密油充注特征——碱性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 石油学报, 2019, 40(6): 646-659. |
[12] |
刘建良, 刘可禹, 姜振学, 邢金艳. 库车前陆盆地玉东地区白垩系油气成藏过程[J]. 石油学报, 2018, 39(6): 620-630. |
[13] |
李文, 何生, 张柏桥, 何治亮, 陈曼霏, 张殿伟, 李天义, 高键. 焦石坝背斜西缘龙马溪组页岩复合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的古温度及古压力特征[J]. 石油学报, 2018, 39(4): 402-415. |
[14] |
郝彬, 赵文智, 胡素云, 石书缘, 高平, 王铜山, 黄士鹏, 姜华. 川中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沥青成因与油气成藏史[J]. 石油学报, 2017, 38(8): 863-875. |
[15] |
苏奥, 陈红汉, 吴悠, 熊万林, 刘妍鷨, 蔡李梅. 砂岩储层烃类不混溶包裹体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7, 38(7): 763-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