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武瑾, 李海, 杨学锋, 赵圣贤, 郭伟, 孙玉平, 刘永, 刘兆龙. 深层海相页岩纹层类型、组合及其对储层品质的影响——以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区块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9): 1517-1531. |
[2] |
赵文智, 汪泽成, 黄福喜, 赵振宇, 姜华, 徐洋.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地位[J]. 石油学报, 2023, 44(12): 2020-2032. |
[3] |
苏皓, 雷征东, 李俊超, 龚斌, 赵文琪, 鞠斌山, 张荻萩, 秦鹤. 储集层多尺度裂缝高效数值模拟模型[J]. 石油学报, 2019, 40(5): 587-593,634. |
[4] |
张立侠, 郭春秋, 蒋豪, 曹光强, 陈鹏羽. 物质平衡-拟压力近似条件法确定气藏储量[J]. 石油学报, 2019, 40(3): 337-349. |
[5] |
王晓冬 郝明强 韩永新 . 启动压力梯度的含义与应用[J]. 石油学报, 2013, 34(1): 188-191. |
[6] |
李明诚 李 剑. “动力圈闭”——低渗透致密储层中油气充注成藏的主要作用[J]. 石油学报, 2010, 31(5): 718-722. |
[7] |
张洪霞 鄢捷年 舒 勇 薛玉志. 应用高性能多元醇钻井液保护深层低渗透油气藏[J]. 石油学报, 2010, 31(1): 129-133. |
[8] |
陈鑫, 钟建华, 袁静, 王化爱, 王建新. 渤南洼陷深层碎屑岩储集层中的黏土矿物特征及油气意义[J]. 石油学报, 2009, 30(2): 201-207. |
[9] |
许化政, 周新科, 高金慧. 华北盆地中南部早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J]. 石油学报, 2005, 26(5): 10-16,23. |
[10] |
蒲秀刚, 黄志龙, 周建生, 肖敦清. 长岭凹陷低孔砂岩孔隙度预测的一种新方法[J]. 石油学报, 2005, 26(4): 46-49. |
[11] |
王军. 富台潜山油藏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学报, 2005, 26(3): 86-89. |
[12] |
杨春梅, 陆大卫, 张方礼, 李洪奇, 刘卫东. 蒸汽吞吐后期近井地带储层的变化及其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05, 26(3): 74-77. |
[13] |
束青林, 张本华, 徐守余. 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研究[J]. 石油学报, 2005, 26(3): 64-67. |
[14] |
张继春, 彭仕宓, 穆立华, 孙以剑, 李建敏. 流动单元四维动态演化仿真模型研究[J]. 石油学报, 2005, 26(1): 69-73. |
[15] |
王洪光, 蒋明, 张继春, 张国刚, 宋富霞. 高含水期油藏储集层物性变化特征模拟研究[J]. 石油学报, 2004, 25(6): 5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