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筱敏, 王华, 朱红涛, 邵龙义, 纪友亮.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及发展关注[J]. 石油学报, 2023, 44(8): 1382-1398. |
[2] |
郭旭升, 魏志红, 魏祥峰, 刘珠江, 陈超, 王道军. 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条件及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23, 44(1): 14-27. |
[3] |
王清华, 张荣虎, 杨宪彰, 余朝丰, 徐振平, 周露, 王珂, 张亮. 库车坳陷东部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致密砂岩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8): 1049-1064. |
[4] |
史超群, 许安明, 魏红兴, 胡春雷, 张星, 张文, 莫涛, 张慧芳, 周露, 史玲玲, 朱文慧, 陈维力. 构造挤压对碎屑岩储层破坏程度的定量表征——以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2): 205-215. |
[5] |
刘刚, 卫延召, 陈棡, 贾开富, 龚德瑜, 王峰, 孙靖, 朱峰, 麻伟娇.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J]. 石油学报, 2019, 40(8): 914-927. |
[6] |
刘刚, 卫延召, 罗鸿成, 陈棡, 龚德瑜, 王峰, 孙靖, 贾开富.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南13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砂体结构及控藏作用[J]. 石油学报, 2018, 39(9): 1006-1018. |
[7] |
庞正炼, 陶士振, 张琴, 张天舒, 杨家静, 范建玮, 袁苗. 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二次运移机制与富集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18, 39(11): 1211-1222. |
[8] |
钱宇, 王作栋, 张婷, 妥进才, 王晓锋, 王志勇, 徐永昌.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烃源岩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低熟气勘探前景[J]. 石油学报, 2017, 38(1): 44-54. |
[9] |
张凯逊, 白国平, 金凤鸣, 王权. 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作用——以饶阳凹陷中南部沙河街组三段砂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6): 728-742. |
[10] |
刘君龙, 纪友亮, 张克银, 李龙迪, 王天云, 杨永, 张洁.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变迁及演化模式[J]. 石油学报, 2016, 37(6): 743-756. |
[11] |
姜振学, 李峰, 杨海军, 李卓, 刘洛夫, 陈磊, 杜忠明.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藏模式[J]. 石油学报, 2015, 36(S2): 102-111. |
[12] |
赵万金, 唐传章, 王孟华, 王余泉, 杨德相, 赵伟森, 周从安, 常建华, 卢昊. 湖相致密复杂岩性地震识别技术[J]. 石油学报, 2015, 36(s1): 59-67. |
[13] |
王姣, 李红梅, 李振春, 王德营, 董烈乾, 徐文才, 李河昭. 基于GRNN振幅谱估计的井控提高地震分辨率技术[J]. 石油学报, 2015, 36(6): 715-723. |
[14] |
高小跃, 刘洛夫, 尚晓庆, 王英, 苏天喜, 戴琦雯.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泥页岩储层特征与页岩气成藏地质背景[J]. 石油学报, 2013, 34(4): 647-659. |
[15] |
李 阳.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及方法[J]. 石油学报, 2013, 34(1): 115-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