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孙斌, 李金珊, 承磊, 杨青, 田文广, 黎霞, 陈浩, 祁灵. 低阶煤生物采气可行性——以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8, 39(11): 1272-1278,1291. | 
																																																																																																																																																
																					| [2] | 高红灿, 郑荣才, 肖斌, 刘云, 郑玲, 栾艳春, 刘虹利.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滑塌-浊流沉积特征——以达49井为例[J]. 石油学报, 2017, 38(7): 777-792. | 
																																																																																																																																																
																					| [3] | 赵贤正, 柳广弟, 金凤鸣, 黄志龙, 卢学军, 孙明亮, 丁修建, 陈哲龙. 小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布特征与分布模式——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为例[J]. 石油学报, 2015, 36(6): 641-652. | 
																																																																																																																																																
																					| [4] | 张建坤, 何生, 易积正, 张柏桥, 张士万, 郑伦举, 侯宇光, 王亿. 岩石热声发射和盆模技术研究中扬子区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最高古地温和热成熟史[J]. 石油学报, 2014, 35(1): 58-67. | 
																																																																																																																																																
																					| [5] | 张文朝, 降栓奇, 陈彦君, 段梦, 吴清雅, 刘会纺, 张超文, 乔晓霞. 断陷盆地“相-势-导”成藏模式与油气成藏[J]. 石油学报, 2008, 29(5): 680-687,693. | 
																																																																																																																																																
																					| [6] | 高晓辉, 方杰, 张静, 赵霞.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构造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08, 29(5): 663-668. | 
																																																																																																																																																
																					| [7] | 易士威, 王元杰, 钱铮.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及分布特征[J]. 石油学报, 2006, 27(3): 27-31. | 
																																																																																																																																																
																					| [8] | 易士威. 断陷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分布特征[J]. 石油学报, 2005, 26(1): 38-41. | 
																																																																																																																																																
																					| [9] | 王立志, 华学理, 王佑宁, 李秀珍, 葛元霞.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热演化史与油气[J]. 石油学报, 2002, 23(S1): 24-28. | 
																																																																																																																																																
																					| [10] | 陶士振, 秦胜飞. 塔里木盆地克依构造带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J]. 石油学报, 2001, 22(5): 16-22. | 
																																																																																																																																																
																					| [11] | 李成, 王良书, 郭随平, 施小斌. 塔里木盆地热演化[J]. 石油学报, 2000, 21(3): 13-17. | 
																																																																																																																																																
																					| [12] | 伍大茂, 吴乃苓, 郜建军. 四川盆地古地温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1998, 19(1): 18-23. | 
																																																																																																																																																
																					| [13] | 张文朝, 祝玉衡, 姜冬华, 高双, 曹兰柱. 二连盆地“洼槽”控油规律与油气勘探前景[J]. 石油学报, 1997, 18(4): 25-31. | 
																																																																																																																																																
																					| [14] | 赵孟为, H. j. Behr.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与地热史[J]. 石油学报, 1996, 17(2): 15-23. | 
																																																																																																																																																
																					| [15] | 任战利.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J]. 石油学报, 1996, 17(1): 1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