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金民, 江青春, 刘树根, 金鑫, 范建平, 李智武, 黄士鹏, 苏旺, 杨迪, 姜华, 叶玥豪, 王佳蕊, 王俊轲, 任杉.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含海泡石层系古环境与沉积格局指示意义[J]. 石油学报, 2024, 45(6): 914-931. |
[2] |
孙歧峰, 李克昊, 段友祥, 张依旻, 宫法明.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特征聚类的荧光薄片分析方法[J]. 石油学报, 2024, 45(3): 548-558. |
[3] |
张春雨, 陈世加, 朱星丞, 李勇, 刘广林, 李耀庭, 张洋洋, 顾天甫. 源-储间隔夹层的分类、特征及其对陆相致密储层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24, 45(2): 358-373. |
[4] |
李宜强, 何书梅, 赵子豪, 魏朋朋, 齐桓, 刘哲宇, 赵玥, 于英. 基于剩余油动用规律的高含水油藏水驱扩大波及体积方式实验[J]. 石油学报, 2023, 44(3): 500-509. |
[5] |
任佳鑫, 宋金民, 刘树根, 赵容容, 罗忠, 李智武, 金鑫, 马行陟, 李柯然, 叶玥豪, 丁一, 李文皓, 赵玲丽, 田立洲. 四川盆地灯影组二段微生物丘滩体结构类型与沉积模式[J]. 石油学报, 2023, 44(2): 312-328. |
[6] |
朱超, 刘占国, 宋光永, 龙国徽, 宫清顺, 赵健, 李森明, 夏志远, 吴颜雄, 田明智.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演化与分布[J]. 石油学报, 2022, 43(11): 1558-1567,1622. |
[7] |
张建国, 姜在兴, 刘立安, 袁方, 冯路尧, 李长昇.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与沉积演化[J]. 石油学报, 2021, 42(3): 293-306. |
[8] |
周立宏, 韩国猛, 马建英, 陈长伟, 杨飞, 张莉华, 周可佳, 陈双清, 杨帆, 董越崎, 周静.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古环境特征与沉积模式[J]. 石油学报, 2020, 41(8): 903-917. |
[9] |
王千, 杨胜来, 拜杰, 钱坤, 李佳峻. 非均质多层储层中CO2驱替方式对驱油效果及储层伤害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75-884,902. |
[10] |
王安民, 曹代勇, 聂敬, 秦荣芳. 巨厚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垂向非均质性特征——以青海聚乎更矿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6): 691-701. |
[11] |
罗晓容, 张立强, 张立宽, 雷裕红, 程明, 施辉, 曹斌风. 碎屑岩输导层非均质性与油气运聚成藏[J]. 石油学报, 2020, 41(3): 253-272. |
[12] |
高崇龙, 纪友亮, 靳军, 王剑, 杨召, 罗正江, 任影, 张月. 阵发性洪水控制的河流型冲积扇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以和什托洛盖盆地北缘现代白杨冲积扇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3): 310-328. |
[13] |
张昌民, 宋新民, 支东明, 周心怀, 尹太举, 尹艳树, 朱锐, 冯文杰, 张宝进. 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体系再思考:来自分支河流体系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27-153. |
[14] |
姜振学, 李廷微, 宫厚健, 姜涛, 常佳琦, 宁传祥, 苏思远, 陈委涛. 沾化凹陷低熟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对页岩油可动性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87-1600. |
[15] |
高文彬, 李宜强, 何书梅, 潘登, 刘明熹, 管错. 基于荧光薄片的剩余油赋存形态分类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406-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