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海长, 曾清波, 纪沫, 郭帅, 孙瑞, 郝建荣, 王龙, 王禹诺, 张功成.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开平凹陷拆离型裂陷石油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23, 44(6): 933-947. |
[2] |
王清华, 张亮, 吕修祥, 周露, 汪瑞. 库车前陆盆地前缘隆起西段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预测[J]. 石油学报, 2023, 44(5): 730-747. |
[3] |
宋明水. 胜坨油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J]. 石油学报, 2021, 42(1): 128-142. |
[4] |
罗晓容, 张立强, 张立宽, 雷裕红, 程明, 施辉, 曹斌风. 碎屑岩输导层非均质性与油气运聚成藏[J]. 石油学报, 2020, 41(3): 253-272. |
[5] |
薛永安, 牛成民, 王德英, 杨传超, 柳永军, 张宏国, 王粤川.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新认识与勘探新进展[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29-37. |
[6] |
薛永安. 渤海海域油气运移“汇聚脊”模式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J]. 石油学报, 2018, 39(9): 963-970,1005. |
[7] |
王阳洋, 陈践发, 庞雄奇, 沈卫兵, 张宝收, 张国强, 陈泽亚.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J]. 石油学报, 2018, 39(1): 54-68. |
[8] |
李素梅, 张宝收, 邢蓝田, 孙浩, 袁兴雁. 塔北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深层油气运移与成藏地球化学特征[J]. 石油学报, 2015, 36(S2): 92-101. |
[9] |
龙华山, 向才富, 牛嘉玉, 魏立春. 歧口凹陷滨海断裂带热流体活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14, 35(4): 673-684. |
[10] |
张立宽 罗晓容 宋国奇 郝雪峰 邱桂强 宋成鹏 雷裕红 向立宏 刘克奇 解玉宝 . 油气运移过程中断层启闭性的量化表征参数评价[J]. 石油学报, 2013, 34(1): 92-100. |
[11] |
罗晓容 雷裕红 张立宽 陈瑞银 陈占坤 许建华 赵 健. 油气运移输导层研究及量化表征方法[J]. 石油学报, 2012, 33(3): 428-436. |
[12] |
刘 震 朱文奇 孙 强 金 博 许晓明 张厚福. 中国含油气盆地地温-地压系统[J]. 石油学报, 2012, 33(1): 1-17. |
[13] |
邓运华. 裂谷盆地油气运移“中转站”模式的实践效果[J]. 石油学报, 2012, 33(1): 18-24. |
[14] |
蒋有录 刘 华. 断裂沥青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0, 31(1): 36-41. |
[15] |
曹剑, 胡文瑄, 姚素平, 张义杰,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石新璞. 准噶尔盆地储层中的锰元素及其原油运移示踪作用[J]. 石油学报, 2009, 30(5): 705-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