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勇, 张世明, 吕琦, 杜玉山, 李伟忠, 程紫燕, 吕晶, 刘祖鹏.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中—低成熟度页岩油立体开发技术——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4, 45(4): 672-682,697. |
[2] |
田雨, 刘可禹, 蒲秀刚, 赵建华, 陈国辉, 张雅琦, 翟坤, 宋雅雅. 荧光光谱技术在页岩油地质评价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22, 43(6): 816-828. |
[3] |
王子杰, 姚军, 孙海, 刘礼军, 严侠. 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藏原位转化热-反应流耦合数值模拟[J]. 石油学报, 2022, 43(10): 1462-1473. |
[4] |
周勇水, 李红磊, 史大海, 陈帆.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J]. 石油学报, 2021, 42(8): 1026-1038. |
[5] |
陈治军, 张佳琪, 牛凌燕, 高怡文, 赵春晨, 王小多. 芳烃参数在湖相烃源岩成熟度评价中的适用性——以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烃源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8): 928-939. |
[6] |
马安来, 金之钧, 晏继发, 米敬奎, 李杰豪. 煤中金刚烷的分布与演化[J]. 石油学报, 2020, 41(7): 796-808. |
[7] |
斯尚华, 赵靖舟, 邹国亮, 李军, 孟祥宁, 刘超. 原油包裹体中芳香烃组分类型与成熟度关系——以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35-840,864. |
[8] |
宋岩, 高凤琳, 唐相路, 陈磊, 王幸蒙. 海相与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01-1512. |
[9] |
陈晓艳, 郝芳, 邹华耀, 郭柳汐. 饶阳凹陷任丘潜山油藏油源对比及有效烃源岩成藏贡献[J]. 石油学报, 2020, 41(1): 59-67. |
[10] |
蔡少武, 吕丁友, 贺电波, 张京思, 于娅. 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构造迁移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67-78. |
[11] |
陈建平, 陈建军, 倪云燕, 范铭涛, 廖凤蓉, 魏军, 韩永科.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原油油源[J]. 石油学报, 2019, 40(7): 761-776. |
[12] |
王广利, 李婧仪, 师生宝, 常睿. 1H-吡咯-2,5-二酮(马来酰亚胺):油气地球化学中的新生物标志物[J]. 石油学报, 2019, 40(2): 176-181. |
[13] |
黄雷, 刘池洋. 张扭断裂带内复合花状构造的成因与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12): 1460-1469. |
[14] |
曹正林, 孙秀建, 吴武军, 田光荣, 张世铭, 李海滨, 孙知明, 徐丽, 王瑞菊. 柴达木盆地盆缘冲断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18, 39(9): 980-989. |
[15] |
陈建平, 魏军, 倪云燕, 陈建军, 邓春萍, 田多文, 胡健, 黄振凯, 张蒂嘉, 韩永科. 酒西坳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熟度分类[J]. 石油学报, 2018, 39(5): 49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