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亚浩, 汪如军, 文志刚, 张银涛, 崔仕提, 李梦勤, 王彭, 何涛华.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过程[J]. 石油学报, 2024, 45(6): 947-960. |
[2] |
鲁雪松, 桂丽黎, 汪泽成, 柳少波, 刘强, 范俊佳, 陈玮岩, 马行陟, 姜华, 付小东, 李文正, 钟源, 李堃宇, 谢武仁. 四川盆地中部走滑断裂活动时间与控藏作用——来自断裂带胶结物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 石油学报, 2024, 45(4): 642-658. |
[3] |
董雪梅, 李静, 潘拓, 徐倩, 陈亮, 任军民, 金科.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23, 44(5): 748-764. |
[4] |
吴小力, 徐旺林, 李荣西, 李宁熙, 刘齐, 赵迪, 赵帮胜, 覃小丽, 白莹.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硫化氢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 石油学报, 2022, 43(2): 250-261. |
[5] |
刘鹏, 王永诗, 宋明水, 刘雅利, 王敏, 张顺, 王彤达. 碳酸盐岩断裂带断层岩特征及演化——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下古生界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5): 588-597. |
[6] |
罗涛, 郭小文, 舒志国, 包汉勇, 何生, 覃泽健, 肖智慧. 四川盆地焦石坝南部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裂缝脉体流体来源及形成时间[J]. 石油学报, 2021, 42(5): 611-622. |
[7] |
邓铭哲, 方成名, 邓棚, 张永, 朱建峰.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地区走滑-逆冲构造的成因——以小宽断裂带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9): 1089-1099. |
[8] |
马钰凯, 孙永河, 马妍, 姜文亚, 孙旭.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构造演化及断裂带成因[J]. 石油学报, 2020, 41(5): 526-539. |
[9] |
郭小文, 陈家旭, 袁圣强, 何生, 赵建新. 含油气盆地激光原位方解石U-Pb年龄对油气成藏年代的约束——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3): 284-291. |
[10] |
郭召杰, 赵浩男, 张元元. 侧缘前陆构造带:一种前陆构造带的新类型——以龙门山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477-1489. |
[11] |
陈晓艳, 郝芳, 邹华耀, 郭柳汐. 饶阳凹陷任丘潜山油藏油源对比及有效烃源岩成藏贡献[J]. 石油学报, 2020, 41(1): 59-67. |
[12] |
康琳, 吕丁友, 尚锁贵, 高京华, 张江涛.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营潍断裂带的表现[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79-90. |
[13] |
鲁雪松, 赵孟军, 陈竹新, 李学义, 胡瀚文, 卓勤功. 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油田油气成藏再认识及勘探启示[J]. 石油学报, 2019, 40(9): 1045-1058,1115. |
[14] |
陈建平, 陈建军, 倪云燕, 范铭涛, 廖凤蓉, 魏军, 韩永科.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原油油源[J]. 石油学报, 2019, 40(7): 761-776. |
[15] |
田孝茹, 张元元, 卓勤功, 于志超, 郭召杰.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致密油充注特征——碱性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 石油学报, 2019, 40(6): 646-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