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功成, 纪沫, 陈莹, 甘军, 王东东, 张春宇. 琼东南盆地“气聚集带”的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24, 45(1): 226-240. |
[2] |
张向涛, 李军, 向绪洪, 赵靖舟.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超压成因机制及其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1): 41-57. |
[3] |
易士威, 李明鹏, 郭绪杰, 杨帆, 缪卫东, 林世国, 高阳.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勘探领域的重大突破方向[J]. 石油学报, 2019, 40(11): 1281-1295. |
[4] |
魏国齐, 杨威, 谢武仁, 金惠, 苏楠, 孙爱, 沈珏红, 郝翠果.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模式与勘探领域[J]. 石油学报, 2018, 39(12): 1317-1327. |
[5] |
张光亚, 马锋, 梁英波, 赵喆, 秦雁群, 刘小兵, 张可宝, 客伟利. 全球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及理论技术进展[J]. 石油学报, 2015, 36(9): 1156-1166. |
[6] |
张功成, 米立军, 屈红军, 张厚和, 谢晓军, 胡圣标, 张义娜. 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J]. 石油学报, 2013, 34(增刊二): 1-14. |
[7] |
岳军培, 张艳, 沈怀磊, 尤龙, 鲁宝亮, 王璞珺. 华南陆缘地质特征对南海北部盆地基底的约束[J]. 石油学报, 2013, 34(增刊二): 120-128. |
[8] |
邱中建 邓松涛. 中国油气勘探的新思维[J]. 石油学报, 2012, 33(S1): 1-5. |
[9] |
杨 华 付金华 魏新善 任军峰.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领域[J]. 石油学报, 2011, 32(5): 733-740. |
[10] |
何登发 李德生 童晓光.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J]. 石油学报, 2010, 31(5): 695-709. |
[11] |
郑 民 贾承造 冯志强 李小地 瞿 辉 梁英波. 前陆盆地勘探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J]. 石油学报, 2010, 31(5): 723-728. |
[12] |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罗 毅 张学丰.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10, 31(3): 347-354. |
[13] |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罗 毅 张学丰.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10, 31(3): 347-520. |
[14] |
蒲秀刚, 吴永平, 周建生, 杨池银, 廖前进, 周立宏, 肖敦清, 查明, 柳飒.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07, 28(2): 35-39. |
[15] |
张功成, 米立军, 吴时国, 陶维祥, 何仕斌, 吕建军.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J]. 石油学报, 2007, 28(2): 15-1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