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建孟, 宿鹤松, 郭宁, 王德强, 曾鑫, 袁卫国, 冯明刚, 严伟, 周贤斌. 生物成因硅确定方法及其在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22, 43(4): 548-557. |
[2] |
王利良, 牛成民, 杨海风, 高雁飞, 赵弟江.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下段河道类型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3): 364-375. |
[3] |
马博, 吉利明, 张明震, 金培红, 苑伯超, 龙礼文.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赤金堡组烃源岩孢粉相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376-1387,1395. |
[4] |
姜雪, 刘丽芳, 孙和风, 黄胜兵, 耿名扬, 陈少平, 李楠, 沈朴. 气候与构造控制下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差异分布——以渤中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2): 165-175. |
[5] |
牛杏, 杨香华, 严德天, 庄新国, 王波, 霍沈君, 许晓明. 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中生代气候环境演变与优质烃源岩发育机制[J]. 石油学报, 2018, 39(8): 902-915. |
[6] |
张文彪, 陈志海, 刘志强, 许华明, 林煜, 王静伟, 徐睿. 深水水道形态定量分析及沉积模拟——以西非Gengibre油田为例[J]. 石油学报, 2015, 36(1): 41-49. |
[7] |
傅强, 刘彬彬, 徐春华, 牛成民, 付宁, 张兵, 丁林林.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构造定量分析与油气富集耦合关系[J]. 石油学报, 2013, 34(增刊二): 112-119. |
[8] |
沈怀磊 秦长文 王东东 张 峰. 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层的识别方法[J]. 石油学报, 2010, 31(4): 586-590. |
[9] |
王家禄, 高建, 刘莉. 应用CT技术研究岩石孔隙变化特征[J]. 石油学报, 2009, 30(6): 887-893,897. |
[10] |
马安来, 金之钧, 朱翠山, 彭守涛, 张卫彪. 塔河油田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绝对定量分析[J]. 石油学报, 2009, 30(2): 214-218. |
[11] |
吴德会, 黄松岭, 赵伟, 辛君君. 油气长输管道裂纹漏磁检测的瞬态仿真分析[J]. 石油学报, 2009, 30(1): 136-140. |
[12] |
郭建华, 佘朝毅, 李黔, 孙万里. 气体钻井井筒冲蚀作用定量分析及控制方法[J]. 石油学报, 2007, 28(6): 129-132. |
[13] |
戴俊生, 陆克政, 漆家福, 陈书平.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的演化[J]. 石油学报, 1998, 19(4): 16-20. |
[14] |
赵霞飞, 丁贵明, 王衡鉴, 高瑞琪. 松辽盆地扶扬油层古河流分析[J]. 石油学报, 1995, 16(4): 32-39. |
[15] |
沈凤, 钱绍新, 刘雯林, 韩文杰. AVO多参数反演在气层检测和储层定量研究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1994, 15(2): 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