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才能, 李士祥, 熊波, 刘翰林, 张国生, 杨智, 潘松圻, 吴松涛, 关春晓, 李婷, 林大朋. 新能源新兴产业在推动新质生产力中的地位与作用[J]. 石油学报, 2024, 45(6): 889-899. |
[2] |
庞雄奇, 贾承造, 郭秋麟, 陈掌星, 王飞宇, 刘国勇, 高永进, 施砍园, 姜福杰, 姜林. 全油气系统理论用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盆地模拟技术原理及应用[J]. 石油学报, 2023, 44(9): 1417-1433. |
[3] |
刘翰林, 邹才能, 邱振, 潘松圻, 张文正, 荆振华, 郝记华, 尹帅, 吴松涛, 李士祥, 郭秋雷.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3亚段异常高有机质沉积富集因素[J]. 石油学报, 2022, 43(11): 1520-1541. |
[4] |
李国雄, 刘成林, 王飞龙, 汤国民, 阳宏, 曾晓祥, 吴育平, 杨小艺.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模式[J]. 石油学报, 2022, 43(11): 1568-1584. |
[5] |
兰蕾, 李友川, 王柯, 姜雪, 孙涛, 王建新. 一组有效区分渤中凹陷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J]. 石油学报, 2019, 40(1): 35-41. |
[6] |
牛杏, 杨香华, 严德天, 庄新国, 王波, 霍沈君, 许晓明. 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中生代气候环境演变与优质烃源岩发育机制[J]. 石油学报, 2018, 39(8): 902-915. |
[7] |
张恒, 蔡忠贤, 漆立新, 云露, 唐鹏, 何君毅. 塔中隆起西北部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地层识别对比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7, 38(6): 622-635. |
[8] |
金凤鸣, 侯凤香, 焦双志, 李熹微, 涂太明, 赵晨, 王鑫, 孙守刚. 断陷盆地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以饶阳凹陷留107区块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8): 986-995. |
[9] |
张阳, 邱隆伟, 杨勇强, 李际, 师政. 频繁超剥地区层序、不整合特征及圈闭发育模式——以东营凹陷草桥北部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东营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14, 35(5): 857-866. |
[10] |
宣扬, 蒋官澄, 黎凌, 贺垠博, 王金树, 耿浩男, 庞姜涛. 高性能纳米降滤失剂氧化石墨烯的研制与评价[J]. 石油学报, 2013, 34(5): 1010-1016. |
[11] |
黄保家 黄合庭 吴国瑄 游君君. 北部湾盆地始新统湖相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成因机制[J]. 石油学报, 2012, 33(1): 25-31. |
[12] |
刘传联.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烃源岩微观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J]. 石油学报, 2010, 31(4): 573-578. |
[13] |
吴小红 吕修祥 周心怀 魏 刚 加东辉. 渤中凹陷石南地区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10, 31(3): 394-399. |
[14] |
袁新涛, 沈平平. 高分辨率层序框架内小层综合对比方法[J]. 石油学报, 2007, 28(6): 87-91. |
[15] |
袁文芳, 陈世悦, 曾昌民.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海侵问题研究[J]. 石油学报, 2006, 27(4): 40-4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