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朋, 吴嘉, 李勃天, 王选策, 钟宁宁. 不同洗脱法分离沥青质吸附烃的对比[J]. 石油学报, 2021, 42(5): 623-633,653. |
[2] |
王千, 杨胜来, 拜杰, 赵卫, 李佳峻, 陈浩. CO2驱油过程中孔喉结构对储层岩石物性变化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1, 42(5): 654-668,685. |
[3] |
黄兴, 李响, 何梦卿, 何晓明, 李天太, 张荣军. 致密轻质油藏不同CO2注入方式沥青质沉积及储层伤害特征[J]. 石油学报, 2021, 42(12): 1665-1674. |
[4] |
王千, 杨胜来, 拜杰, 钱坤, 李佳峻. 非均质多层储层中CO2驱替方式对驱油效果及储层伤害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75-884,902. |
[5] |
李晔帆, 张迎春, 刘显东, 张弛, 陆现彩. 沥青质在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络合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石油学报, 2020, 41(5): 592-603. |
[6] |
王敉邦, 杨胜来, 郑祖号, 温静, 王鸿博, 钱坤. 高压条件下含气高凝油析蜡特征[J]. 石油学报, 2019, 40(12): 1511-1518. |
[7] |
王铜山, 耿安松, 熊永强, 廖泽文, 李霞.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及其沥青质裂解生气动力学模拟研究[J]. 石油学报, 2008, 29(2): 167-172. |
[8] |
段秋者, 罗平亚, 叶仲斌, 孙良田, 梁保升. 一种测定岩石亲油百分数来表征润湿性的新方法[J]. 石油学报, 2003, 24(1): 82-84. |
[9] |
鞠斌山, 栾志安, 邱晓燕, 伍增贵. 近井带有机伤害解除的数值模拟[J]. 石油学报, 2001, 22(4): 66-71. |
[10] |
马昌峰, 陈光进, 郭天民. 原油特征化方法的改进[J]. 石油学报, 2000, 21(4): 65-69. |
[11] |
程杰成, 王德民, 吴军政, 李群, 李建路, 胡志辉. 驱油用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J]. 石油学报, 2000, 21(1): 102-106. |
[12] |
杨照, 林雄森, 马昌峰, 郭天民 . 沥青质沉淀点的测定与模型化计算[J]. 石油学报, 1999, 20(3): 9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