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永宏, 李桢, 樊建明, 张超, 张旭泽, 马兵.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开发井网优化技术及实践——以庆城油田为例[J]. 石油学报, 2024, 45(4): 683-697. |
[2] |
李潮流, 武宏亮, 李霞, 胡法龙, 田瀚, 黄玉越, 袁超. 倾斜电各向异性地层阵列感应测井数据处理新方法[J]. 石油学报, 2022, 43(10): 1439-1449. |
[3] |
姜平, 张辉, 王磊, 汪新光, 向耀权. 北部湾低渗透油田储层“甜点”评价方法[J]. 石油学报, 2021, 42(6): 751-764. |
[4] |
梁天博, 马实英, 魏东亚, 周福建, 梁星原. 低渗透油藏水锁机理与助排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原则[J]. 石油学报, 2020, 41(6): 745-752. |
[5] |
王付勇, 曾繁超, 赵久玉. 低渗透/致密油藏驱替-渗吸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396-1405. |
[6] |
王建民, 张三. 特低渗透砂岩油层钻井液侵入程度及影响[J]. 石油学报, 2019, 40(9): 1095-1103. |
[7] |
卢欢, 王清斌, 杜晓峰, 郭龙龙, 燕歌, 王夏斌, 刘军钊. 低渗透储层类型划分及储层敏感性主控因素——以渤海海域古近系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11): 1331-1345,1367. |
[8] |
操应长, 杨田, 宋明水, 王艳忠, 马奔奔, 王健, 远光辉, 葸克来. 陆相断陷湖盆低渗透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J]. 石油学报, 2018, 39(7): 727-743. |
[9] |
林加恩, 何辉, 韩章英. 未出现径向流的试井典型曲线及其分析方法[J]. 石油学报, 2017, 38(5): 562-569. |
[10] |
陈元千, 郭二鹏, 彭子璇, 王梦颖, 周游. 各向异性断块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的推导[J]. 石油学报, 2017, 38(12): 1420-1424. |
[11] |
张胜传, 陈紫薇, 程运甫, 刘学伟, 付大其, 周震, 李晓娟. 海水基压裂液研制[J]. 石油学报, 2016, 37(S2): 131-136. |
[12] |
杨震, 杨锦舟, 韩来聚, 李翠. 随钻方位电磁波界面探测性能分析[J]. 石油学报, 2016, 37(7): 930-938. |
[13] |
马天寿, 陈平, 王旭东, 郭昭学, 刘智强. 页岩气储层井周孔隙压力传递数值分析方法[J]. 石油学报, 2016, 37(5): 660-671. |
[14] |
姚振岸, 孙成禹, 石小磊, 刘牧天. 基于曲波变换和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的联合去噪技术[J]. 石油学报, 2016, 37(4): 490-498,507. |
[15] |
程敬华, 李荣西, 覃小丽, 李得路, 赵帮胜, 李佳佳, 吴小力, 王宁. 成岩相对低渗透储层砂岩岩石力学性质的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10): 1256-1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