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洪安, 彭君, 王学军, 李进. 四川盆地普陆页1井侏罗系页岩气勘探突破及意义[J]. 石油学报, 2023, 44(9): 1500-1516,1551. |
[2] |
王清华, 张亮, 吕修祥, 周露, 汪瑞. 库车前陆盆地前缘隆起西段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预测[J]. 石油学报, 2023, 44(5): 730-747. |
[3] |
朱明, 袁波, 梁则亮, 杨迪生, 唐雪颖. 准噶尔盆地周缘断裂属性与演化[J]. 石油学报, 2021, 42(9): 1163-1173. |
[4] |
郭召杰, 赵浩男, 张元元. 侧缘前陆构造带:一种前陆构造带的新类型——以龙门山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477-1489. |
[5] |
曾联波, 刘国平, 朱如凯, 高志勇, 巩磊, 吕文雅. 库车前陆盆地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成岩强度的定量评价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601-1609. |
[6] |
易士威, 李明鹏, 郭绪杰, 范土芝, 杨帆, 方辉, 缪卫东, 林世国, 高阳, 李德江.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古裂谷对寒武系沉积的控制及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293-1308. |
[7] |
康琳, 吕丁友, 尚锁贵, 高京华, 张江涛.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营潍断裂带的表现[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79-90. |
[8] |
刘建良, 刘可禹, 姜振学, 邢金艳. 库车前陆盆地玉东地区白垩系油气成藏过程[J]. 石油学报, 2018, 39(6): 620-630. |
[9] |
王坤, 王铜山, 汪泽成, 罗平, 李秋芬, 方杰, 马奎. 华北克拉通南缘长城系裂谷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J]. 石油学报, 2018, 39(5): 504-517. |
[10] |
鲁雪松, 赵孟军, 刘可禹, 卓勤功, 范俊佳, 于志超, 公言杰. 库车前陆盆地深层高效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机理[J]. 石油学报, 2018, 39(4): 365-378. |
[11] |
周立宏, 汤戈, 苏俊青, 孙志华, 史卜庆, 钱茂路, 陈长伟, 楼达. 西非Termit叠合裂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控藏机理[J]. 石油学报, 2018, 39(2): 129-140. |
[12] |
任荣, 管树巍, 吴林, 朱光有. 塔里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南北分异及油气勘探启示[J]. 石油学报, 2017, 38(3): 255-266. |
[13] |
陈红汉, 米立军, 刘妍鷨, 韩晋阳, 孔令涛.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CO2成因、分布规律与风险带预测[J]. 石油学报, 2017, 38(2): 119-134. |
[14] |
管树巍, 吴林, 任荣, 朱光有, 彭朝全, 赵文韬, 李杰. 中国主要克拉通前寒武纪裂谷分布与油气勘探前景[J]. 石油学报, 2017, 38(1): 9-22. |
[15] |
刘君龙, 纪友亮, 张克银, 李龙迪, 王天云, 杨永, 张洁.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变迁及演化模式[J]. 石油学报, 2016, 37(6): 743-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