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功成, 纪沫, 陈莹, 甘军, 王东东, 张春宇. 琼东南盆地“气聚集带”的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24, 45(1): 226-240. |
[2] |
张向涛, 李军, 向绪洪, 赵靖舟.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超压成因机制及其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1): 41-57. |
[3] |
蔡少武, 周东红, 王德英, 张京思, 张震, 李颖. 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有利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19, 40(5): 532-541. |
[4] |
易士威, 李明鹏, 郭绪杰, 杨帆, 缪卫东, 林世国, 高阳.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勘探领域的重大突破方向[J]. 石油学报, 2019, 40(11): 1281-1295. |
[5] |
魏国齐, 杨威, 谢武仁, 金惠, 苏楠, 孙爱, 沈珏红, 郝翠果.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模式与勘探领域[J]. 石油学报, 2018, 39(12): 1317-1327. |
[6] |
王阳洋, 陈践发, 庞雄奇, 沈卫兵, 张宝收, 张国强, 陈泽亚.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J]. 石油学报, 2018, 39(1): 54-68. |
[7] |
陈红汉, 鲁子野, 曹自成, 韩俊, 云露.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北坡奥陶系热液蚀变作用[J]. 石油学报, 2016, 37(1): 43-63. |
[8] |
姜福杰, 杨海军, 沈卫兵, 王涵, 王友伟.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输导格架及其控藏模式[J]. 石油学报, 2015, 36(S2): 51-59. |
[9] |
王阳洋, 陈践发, 庞雄奇, 沈卫兵, 张宝收, 庞宏, 胡涛, 唐令.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连续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特征与成因机制[J]. 石油学报, 2015, 36(S2): 60-70. |
[10] |
张光亚, 马锋, 梁英波, 赵喆, 秦雁群, 刘小兵, 张可宝, 客伟利. 全球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及理论技术进展[J]. 石油学报, 2015, 36(9): 1156-1166. |
[11] |
李文科, 张研,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15, 36(3): 337-346. |
[12] |
杨柳, 李忠, 吕修祥, 刘嘉庆, 于洲. 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储层表征与古地貌识别——基于电成像测井的解析[J]. 石油学报, 2014, 35(2): 265-275,293. |
[13] |
张功成, 米立军, 屈红军, 张厚和, 谢晓军, 胡圣标, 张义娜. 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J]. 石油学报, 2013, 34(增刊二): 1-14. |
[14] |
李卓, 姜振学, 李峰.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恢复塔中地区石炭系油气充注历史[J]. 石油学报, 2013, 34(3): 427-434. |
[15] |
邱中建 邓松涛. 中国油气勘探的新思维[J]. 石油学报, 2012, 33(S1):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