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赵跃军, 宋考平, 范广娟, 皮彦夫, 刘丽. 酯类化合物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最小混相压力实验[J]. 石油学报, 2017, 38(9): 1066-1072. | 
																																																																																																																																																
																					| [2] | 毛惠, 邱正松, 沈忠厚, 黄维安, 钟汉毅. 疏水缔合聚合物/纳米二氧化硅降滤失剂的研制及作用机理[J]. 石油学报, 2014, 35(4): 771-778. | 
																																																																																																																																																
																					| [3] | 刘卫东  孙春柳  孙灵辉  朱维耀. 三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中的分配[J]. 石油学报, 2011, 32(6): 1017-1020. | 
																																																																																																																																																
																					| [4] | 夏惠芬, 王刚, 马文国, 刘春德, 王彦伟. 无碱二元体系的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对水驱残余油的作用[J]. 石油学报, 2008, 29(1): 106-110,115. | 
																																																																																																																																																
																					| [5] | 王大威, 刘永建, 杨振宇, 郝春雷.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08, 29(1): 111-115. | 
																																																																																																																																																
																					| [6] | 林波, 蒲万芬, 赵金洲, 刁素, 宋丹, 张晶, 周明. 利用就地CO2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J]. 石油学报, 2007, 28(2): 98-101. | 
																																																																																																																																																
																					| [7] | 郭万奎, 石成方, 万新德, 李蔚, 石梅.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微生物调剖先导性现场试验研究[J]. 石油学报, 2006, 27(S1): 86-90. | 
																																																																																																																																																
																					| [8] | 景贵成, 郭尚平, 俞理. 原油碳源微生物自动寻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J]. 石油学报, 2006, 27(6): 84-88,92. | 
																																																																																																																																																
																					| [9] | 卢祥国, 牛金刚, 戚连庆. 非均质油藏复合驱合理界面张力实验研究[J]. 石油学报, 2006, 27(3): 84-86. | 
																																																																																																																																																
																					| [10] | 杜玉洪, 孟庆春, 王皆明. 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J]. 石油学报, 2005, 26(2): 80-84. | 
																																																																																																																																																
																					| [11] | 赫恩杰, 杜玉洪, 罗承建, 蒋明, 吴行才. 华北油田可动凝胶调驱现场试验[J]. 石油学报, 2003, 24(6): 64-68,72. | 
																																																																																																																																																
																					| [12] | 李明远, 郑晓宇, 林梅钦, 肖建洪, 孙在春. 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先导试验[J]. 石油学报, 2002, 23(6): 72-76. | 
																																																																																																																																																
																					| [13] | 卢祥国, 戚连庆, 牛金刚. 低活性剂浓度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实验研究[J]. 石油学报, 2002, 23(5): 59-63. | 
																																																																																																																																																
																					| [14] | 赵福麟, 张贵才, 周洪涛, 李宜坤.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及其进展[J]. 石油学报, 2001, 22(5): 38-42. | 
																																																																																																																																																
																					| [15] | 李淑贞. 砂岩油藏原始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规律[J]. 石油学报, 1989, 10(2): 4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