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宇, 朱筱敏, 张自力, 王彤, 杨棵, 刘兴周, 郭峰. 基于地震沉积学恢复断陷湖盆古水系及其演化过程——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盘山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2): 207-222. |
[2] |
熊晓军, 陈容, 袁野, 张鑫, 冯亮, 吴永宏, 徐发波. 四川盆地卧龙河构造茅口组岩溶储层地震预测[J]. 石油学报, 2021, 42(6): 724-735. |
[3] |
闫海军, 彭先, 夏钦禹, 徐伟, 罗文军, 李新豫, 张林, 朱秋影, 朱迅, 刘曦翔. 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藏开发的指导意义[J]. 石油学报, 2020, 41(6): 658-670,752. |
[4] |
张昌民, 宋新民, 支东明, 周心怀, 尹太举, 尹艳树, 朱锐, 冯文杰, 张宝进. 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体系再思考:来自分支河流体系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27-153. |
[5] |
蔡忠贤, 张恒, 漆立新, 云露, 曹自成, 沙旭光.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岩溶水文地貌结构类型及特征[J]. 石油学报, 2020, 41(1): 43-58. |
[6] |
柳保军, 庞雄, 王家豪, 任建业, 刘军, 郑金云, 向绪洪, 蔡国富, 吴宇翔.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伸展陆缘地壳减薄背景下的沉积体系响应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24-138. |
[7] |
谭聪, 阮壮, 于炳松, 刘策, 苏玲.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三叠世构造-物源-古地貌体系演化——来自碎屑锆石、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的证据[J]. 石油学报, 2019, 40(6): 660-676. |
[8] |
王勇, 刘惠民, 宋国奇, 熊伟, 朱德顺, 朱德燕, 银燕, 丁桔红, 杨万芹, 张丽, 张顺. 济阳坳陷泥页岩细粒沉积体系[J]. 石油学报, 2019, 40(4): 395-410. |
[9] |
魏新善, 任军峰, 赵俊兴, 张道锋, 罗顺社, 魏柳斌, 陈娟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特征嬗变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7, 38(9): 999-1009. |
[10] |
王建国, 蒋传杰, 常森, 杜孝华, 何顺利, 顾岱鸿. 克拉通盆地微古地貌恢复的构造趋势面转换法[J]. 石油学报, 2017, 38(1): 77-83,104. |
[11] |
闫海军, 何东博, 许文壮, 王国亭, 冀光, 田国庆, 霍俊洲, 马洪浩, 黄航娟, 谢题志. 古地貌恢复及对流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区气藏评价阶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12): 1483-1494. |
[12] |
石开波, 刘波, 田景春, 潘文庆. 塔里木盆地震旦纪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J]. 石油学报, 2016, 37(11): 1343-1360. |
[13] |
董月霞, 赵宗举, 曹中宏, 汪建国, 龚发雄, 王培玺, 吴和源, 曹芮宁, 邹刚. 南堡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残丘圈闭勘探潜力及意义[J]. 石油学报, 2015, 36(6): 653-663. |
[14] |
刘强虎, 朱红涛, 舒誉, 朱筱敏, 杨香华, 付鑫.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恩平组物源体系及其对滩坝的控制[J]. 石油学报, 2015, 36(3): 286-299. |
[15] |
杨柳, 李忠, 吕修祥, 刘嘉庆, 于洲. 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储层表征与古地貌识别——基于电成像测井的解析[J]. 石油学报, 2014, 35(2): 265-275,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