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功成. 南海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油气成藏理论[J]. 石油学报, 2023, 44(4): 569-582. |
[2] |
徐立涛, 何玉林, 石万忠, 梁金强, 王任, 杜浩, 张伟, 李冠华.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J]. 石油学报, 2021, 42(5): 598-610. |
[3] |
杨希冰, 周杰, 杨金海, 何小胡, 吴昊, 甘军, 游君君.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中生界潜山天然气来源及成藏模式[J]. 石油学报, 2021, 42(3): 283-292. |
[4] |
王兆明, 温志新, 贺正军, 宋成鹏, 刘小兵, 陈瑞银, 刘祚冬, 边海光, 石浩程. 全球凝析油资源潜力与勘探领域[J]. 石油学报, 2021, 42(12): 1556-1565. |
[5] |
孙瑞, 韩银学, 曾清波, 王夏阳, 张功成, 赵志刚, 杨海长, 姚兴宗.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段崖城组沉积特征及对海相烃源岩的控制[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57-66. |
[6] |
刘书杰, 谢仁军, 仝刚, 吴怡, 徐国贤.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深水钻完井技术进展及展望[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168-173. |
[7] |
罗静兰, 何敏, 庞雄, 李弛, 柳保军, 雷川, 马永坤, 庞江. 珠江口盆地南部热演化事件与高地温梯度的成岩响应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90-104. |
[8] |
柳保军, 庞雄, 王家豪, 任建业, 刘军, 郑金云, 向绪洪, 蔡国富, 吴宇翔.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伸展陆缘地壳减薄背景下的沉积体系响应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24-138. |
[9] |
林鹤鸣, 张青林, 张向涛, 邵磊, 郑金云.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MZ-1井硅质岩放射虫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古地理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88-196. |
[10] |
杨东升, 赵志刚, 杨海长, 赵钊, 王龙颖, 李飞跃. 深水崎岖海底区构造解释与圈闭落实——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8, 39(7): 767-774. |
[11] |
康洪全, 程涛, 贾怀存, 白博, 孟金落. 中-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生烃特征[J]. 石油学报, 2017, 38(6): 649-657. |
[12] |
陈红汉, 米立军, 刘妍鷨, 韩晋阳, 孔令涛.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CO2成因、分布规律与风险带预测[J]. 石油学报, 2017, 38(2): 119-134. |
[13] |
张功成, 曾清波, 苏龙, 杨海长, 陈莹, 杨东升, 纪沫, 吕成福, 孙钰皓.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17-2大气田成藏机理[J]. 石油学报, 2016, 37(S1): 34-46. |
[14] |
赵钊, 赵志刚, 沈怀磊, 杨海长, 曾清波, 纪沫, 蔡露露, 杨东升, 李超. 南海北部超深水区双峰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J]. 石油学报, 2016, 37(S1): 47-57. |
[15] |
韩银学, 杨海长, 陈莹, 赵钊, 杨东升, 王龙颖, 沈怀磊, 肖曦. 深水少井区中深层岩性地层圈闭评价方法——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恩平组白云11目标评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S1): 68-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