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金民, 江青春, 刘树根, 金鑫, 范建平, 李智武, 黄士鹏, 苏旺, 杨迪, 姜华, 叶玥豪, 王佳蕊, 王俊轲, 任杉.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含海泡石层系古环境与沉积格局指示意义[J]. 石油学报, 2024, 45(6): 914-931. |
[2] |
惠沙沙, 庞雄奇, 谌卓恒, 王琛茜, 施砍园, 胡涛, 胡耀, 李敏, 梅术星, 黎茂稳.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孔隙类型对孔隙空间贡献定量表征[J]. 石油学报, 2024, 45(3): 531-547. |
[3] |
魏纳, 裴俊, 蔡萌, 李海涛, 赵金洲, 张烈辉, 薛瑾. 天然气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热量平衡模拟计算[J]. 石油学报, 2023, 44(4): 657-671. |
[4] |
任佳鑫, 宋金民, 刘树根, 赵容容, 罗忠, 李智武, 金鑫, 马行陟, 李柯然, 叶玥豪, 丁一, 李文皓, 赵玲丽, 田立洲. 四川盆地灯影组二段微生物丘滩体结构类型与沉积模式[J]. 石油学报, 2023, 44(2): 312-328. |
[5] |
魏兵, 王怡文, 赵金洲, Kadet Valeriy, 蒲万芬. 固液界面特征对致密/页岩储层渗吸行为的影响——以延长组7段+8段致密储层和龙马溪组页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10): 1683-1692. |
[6] |
高文君, 程龙, 张棚, 袁泉, 王万里. 含水变化规律广义数学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石油学报, 2022, 43(7): 1007-1015,1034. |
[7] |
朱超, 刘占国, 宋光永, 龙国徽, 宫清顺, 赵健, 李森明, 夏志远, 吴颜雄, 田明智.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演化与分布[J]. 石油学报, 2022, 43(11): 1558-1567,1622. |
[8] |
贾爱林, 郭智, 郭建林, 闫海军. 中国储层地质模型30年[J]. 石油学报, 2021, 42(11): 1506-1515. |
[9] |
周立宏, 韩国猛, 马建英, 陈长伟, 杨飞, 张莉华, 周可佳, 陈双清, 杨帆, 董越崎, 周静.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古环境特征与沉积模式[J]. 石油学报, 2020, 41(8): 903-917. |
[10] |
马中高, 朱立华, 张卫华, 刘厚裕, 王猛. 雷州半岛南部玄武岩岩石物理特征[J]. 石油学报, 2020, 41(6): 702-710. |
[11] |
高崇龙, 纪友亮, 靳军, 王剑, 杨召, 罗正江, 任影, 张月. 阵发性洪水控制的河流型冲积扇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以和什托洛盖盆地北缘现代白杨冲积扇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3): 310-328. |
[12] |
张昌民, 宋新民, 支东明, 周心怀, 尹太举, 尹艳树, 朱锐, 冯文杰, 张宝进. 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体系再思考:来自分支河流体系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27-153. |
[13] |
王天源, 修建龙, 黄立信, 崔庆锋, 马原栋, 苗钧逸, 俞理. 考虑油藏环境因素和微生物因子的微生物采油数学模型[J]. 石油学报, 2019, 40(4): 448-456. |
[14] |
王旱祥, 吕孝孝, 刘延鑫, 陈升山, 兰文剑. 碳纤维抽油杆采油系统柱塞超冲程产生机理[J]. 石油学报, 2019, 40(12): 1531-1541. |
[15] |
王曦蒙, 刘洛夫, 汪洋, 盛悦, 郑珊珊, 罗泽华.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岩相对页岩孔隙空间的控制[J]. 石油学报, 2019, 40(10): 1192-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