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可禹, 刘建良. 盆地沉积充填演化与含油气系统耦合模拟方法在超深层油气成藏模拟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9): 1445-1458. |
[2] |
米立军, 张功成, 刘志峰, 陈莹, 白志钊. 中国近海富油凹陷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机制[J]. 石油学报, 2023, 44(3): 405-419,509. |
[3] |
赵文智, 汪泽成, 黄福喜, 赵振宇, 姜华, 徐洋.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地位[J]. 石油学报, 2023, 44(12): 2020-2032. |
[4] |
姜在兴, 张建国, 孔祥鑫, 谢环羽, 程浩, 王力. 中国陆相页岩油气沉积储层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石油学报, 2023, 44(1): 45-71. |
[5] |
李斌, 张欣, 郭强, 吕海涛, 杨素举, 徐勤琪, 彭军.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超深层含油气系统盆地模拟[J]. 石油学报, 2022, 43(6): 804-815. |
[6] |
朱明, 袁波, 梁则亮, 杨迪生, 唐雪颖. 准噶尔盆地周缘断裂属性与演化[J]. 石油学报, 2021, 42(9): 1163-1173. |
[7] |
刘书杰, 谢仁军, 仝刚, 吴怡, 徐国贤.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深水钻完井技术进展及展望[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168-173. |
[8] |
张功成, 屈红军, 张凤廉, 陈硕, 杨海长, 赵钊, 赵冲. 全球深水油气重大新发现及启示[J]. 石油学报, 2019, 40(1): 1-34,55. |
[9] |
牛杏, 杨香华, 严德天, 庄新国, 王波, 霍沈君, 许晓明. 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中生代气候环境演变与优质烃源岩发育机制[J]. 石油学报, 2018, 39(8): 902-915. |
[10] |
王朋飞, 姜振学, 韩波, 吕鹏, 金璨, 张昆, 李鑫, 李廷微. 中国南方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储层地质参数[J]. 石油学报, 2018, 39(2): 152-162. |
[11] |
吴因业, 刘伟, 刘艳, 方向, 马奎. 中国冈瓦纳的寒武系下伏沉积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6, 37(9): 1069-1079. |
[12] |
陈东旭, 章凤奇, 陈汉林, 杨树锋, 曹婷, 蒙启安. 新生代辉绿岩岩体识别及油气地质意义——以中国东北地区方正断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6): 757-767. |
[13] |
贾承造, 郑民, 张永峰.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重要理论问题[J]. 石油学报, 2014, 35(1): 1-10. |
[14] |
魏国齐, 李剑, 谢增业, 杨威, 王东良, 赵泽辉. 中国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理论[J]. 石油学报, 2013, 34(增刊一): 1-13. |
[15] |
张功成, 米立军, 屈红军, 张厚和, 谢晓军, 胡圣标, 张义娜. 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J]. 石油学报, 2013, 34(增刊二): 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