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熊连桥, 谢晓军, 邓有根, 唐武, 张春宇, 白海强, 刘子玉, 廖计华. 坎波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硅化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及演化[J]. 石油学报, 2023, 44(10): 1612-1623,1649. |
[2] |
厚刚福, 徐洋, 孙靖, 王力宝, 宋明星, 郭华军, 李亚哲, 陈扬. 三角洲前缘—湖盆深水区沉积模式及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三工河组二段一砂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10): 1223-1232. |
[3] |
张荣虎, 邹伟宏, 陈戈, 赵继龙, 张惠良, 伍劲, 李娴静. 塔里木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大型湖相砂坝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18, 39(8): 845-857. |
[4] |
陈建平, 魏军, 倪云燕, 陈建军, 邓春萍, 田多文, 胡健, 黄振凯, 张蒂嘉, 韩永科.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主力烃源岩分布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18, 39(11): 1223-1240. |
[5] |
孙斌, 李金珊, 承磊, 杨青, 田文广, 黎霞, 陈浩, 祁灵. 低阶煤生物采气可行性——以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8, 39(11): 1272-1278,1291. |
[6] |
陈治军, 高怡文, 刘护创, 贺永红, 马芳侠, 孟江辉, 赵春晨, 韩长春.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哈日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J]. 石油学报, 2018, 39(1): 69-81. |
[7] |
赵贤正, 蒲秀刚, 王家豪, 周立宏, 金凤鸣, 肖敦清, 姜文亚, 韩文中, 张伟. 断陷盆地缓坡区控砂控藏机制与勘探发现——以歧口凹陷歧北缓坡带为例[J]. 石油学报, 2017, 38(7): 729-739. |
[8] |
高红灿, 郑荣才, 肖斌, 刘云, 郑玲, 栾艳春, 刘虹利.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滑塌-浊流沉积特征——以达49井为例[J]. 石油学报, 2017, 38(7): 777-792. |
[9] |
赵贤正, 柳广弟, 金凤鸣, 黄志龙, 卢学军, 孙明亮, 丁修建, 陈哲龙. 小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布特征与分布模式——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为例[J]. 石油学报, 2015, 36(6): 641-652. |
[10] |
李文科, 张研,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15, 36(3): 337-346. |
[11] |
王任, 石万忠, 肖丹, 夏飞, 夏治旻, 徐清海. 北黄海盆地下白垩统层序构成特点及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15, 36(12): 1531-1542. |
[12] |
庞雄, 朱明, 柳保军, 颜承志, 胡琏, 郑金云.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重力流沉积机理[J]. 石油学报, 2014, 35(4): 646-653. |
[13] |
钟泽红, 刘景环, 张道军, 何小胡, 张迎朝, 刘小燕, 尤丽, 刘新宇.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大型海底扇成因及沉积储层特征[J]. 石油学报, 2013, 34(增刊二): 102-111. |
[14] |
斯尚华 陈红汉 丰 勇 王月蕾 .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下白垩统双源三幕油气充注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 石油学报, 2013, 34(1): 12-21. |
[15] |
吴 悠 陈红汉 肖秋苟 耿 峰. 青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活动热流体与油气成藏[J]. 石油学报, 2011, 32(4): 621-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