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利良, 牛成民, 杨海风, 高雁飞, 赵弟江.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下段河道类型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3): 364-375. |
[2] |
林鹤鸣, 张青林, 张向涛, 邵磊, 郑金云.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MZ-1井硅质岩放射虫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古地理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88-196. |
[3] |
马雪莹, 樊茹, 卢远征, 罗忠, 邓胜徽, 张放. 重庆南川地区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牙形石序列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5): 577-586. |
[4] |
姜雪, 刘丽芳, 孙和风, 黄胜兵, 耿名扬, 陈少平, 李楠, 沈朴. 气候与构造控制下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差异分布——以渤中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2): 165-175. |
[5] |
牛杏, 杨香华, 严德天, 庄新国, 王波, 霍沈君, 许晓明. 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中生代气候环境演变与优质烃源岩发育机制[J]. 石油学报, 2018, 39(8): 902-915. |
[6] |
吴林, 管树巍, 杨海军, 任荣, 朱光有, 靳久强, 张春宇. 塔里木北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古地理格局与油气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17, 38(4): 375-385. |
[7] |
贾承造, 张杰, 沈安江, 姜林. 非暖水碳酸盐岩:沉积学进展与油气勘探新领域[J]. 石油学报, 2017, 38(3): 241-254. |
[8] |
贾进华, 申银民.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段准层序组特征及岩相古地理与砂体分布[J]. 石油学报, 2017, 38(2): 135-149. |
[9] |
熊连桥, 姚根顺, 倪超, 熊绍云, 周刚, 王键, 郝毅.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岩相古地理恢复[J]. 石油学报, 2017, 38(12): 1356-1370. |
[10] |
李勇, 颜照坤, 李洪香, 刘子藏, 官全胜. 断坳叠置湖盆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以沧东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S2): 39-55. |
[11] |
吴因业, 刘伟, 刘艳, 方向, 马奎. 中国冈瓦纳的寒武系下伏沉积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6, 37(9): 1069-1079. |
[12] |
石开波, 刘波, 田景春, 潘文庆. 塔里木盆地震旦纪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J]. 石油学报, 2016, 37(11): 1343-1360. |
[13] |
周慧, 李伟, 张宝民, 刘静江, 邓胜徽, 张师本, 单秀琴, 张静, 王晓波, 姜华. 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J]. 石油学报, 2015, 36(3): 310-323. |
[14] |
朱扬明 胡 炜 李 颖 郝 芳 邹华耀 郭彤楼 . 川东北地区典型海、陆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J]. 石油学报, 2013, 34(2): 255-262. |
[15] |
杨 威 谢武仁 魏国齐 刘满仓 曾富英 谢增业 金 惠. 四川盆地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有利储层展布与勘探区带[J]. 石油学报, 2012, 33(S2): 2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