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下载中心更多>

  • 石油学报

    (月刊 1980年创刊)

  • 主 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 办

    中国石油学会

  • 编辑出版

    《石油学报》编辑部

  • 主编

    赵宗举

  • 单价:125.00元/期

    年价:1500.00元/年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9年 40卷 8期
刊出日期 2019-08-25

地质勘探
油田开发
石油工程
本期全文
典型油气田
地质勘探
887 张君峰, 许浩, 周志, 任鹏飞, 郭景震, 王琼
鄂西宜昌地区页岩气成藏地质特征

通过分析鄂西宜昌地区页岩气的地质特征,探讨了页岩气成藏的控制因素。结合黄陵隆起的构造演化特征将鄂西宜昌地区的演化划分为刚性基底形成、盖层沉积、隆升改造3个阶段。鄂西宜昌地区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其震旦系陡山沱组、寒武系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3套页岩在沉积期主体处于相对深水的沉积环境,与四川盆地内部陡山沱组、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3套页岩具有相同的沉积背景和组成特征,具备形成页岩气的物质条件。基于已发现气藏的解剖,从保存条件和热演化过程2个方面分析了黄陵隆起在鄂西宜昌地区3套页岩气成藏过程中的关键控制作用。鄂西宜昌地区古老刚性隐伏隆升基底的形成时间早、分布广、抗挤压能力强、隆升时间晚且持续时间长,其上覆寒武系、震旦系和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古老页岩层系的深埋时间短、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构造稳定、保存条件好,为页岩气的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2019 Vol. 40 (8): 887-89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187KB] ( )
900 徐旺林, 胡素云, 李宁熙, 魏新善, 高建荣, 赵振宇, 李相博, 刘俊榜, 张月巧, 宋微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内幕气源特征及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按照勘探程度划分为上、中、下3个组合,分别为马家沟组五段1-4小层(上组合)、马家沟组五段5-10小层(中组合)和马家沟组四段-马家沟组一段(下组合)。为探索中组合内幕天然气气源特征,开展了天然气组分、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天然气成因识别及烃源岩评价等研究工作,并与研究区上古生界及奥陶系风化壳的天然气开展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奥陶系中组合内幕天然气在组分特征、同位素特征等方面与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风化壳天然气存在差异;利用天然气组分数据,结合前人实验图版判识,认为奥陶系中组合内幕天然气中存在原油裂解气。②奥陶系中组合内幕发育沥青,是内幕烃源岩生成液态烃热裂解产物。③受潮坪环境沉积体系控制,中组合典型烃源岩层段(马家沟组五段6小层)可以划分为泥云坪环带、含膏盐缓坡、膏盐岩洼地3个相带。④马家沟组五段6小层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泥云坪环带,累积厚度可达8~20 m,有机碳含量最高达1.75%,Ro为1.9%~2.7%,处于热裂解生气阶段,具备规模供烃潜力。⑤泥云坪环带和含膏盐缓坡是有利勘探方向,乌审旗东部、靖边西北部和吴起-志丹地区是3个有利勘探区带。

2019 Vol. 40 (8): 900-91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471KB] ( )
914 刘刚, 卫延召, 陈棡, 贾开富, 龚德瑜, 王峰, 孙靖, 朱峰, 麻伟娇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大量的次生油气藏,以埋藏浅、物性好、建产快、产能高为特点,是寻找高效油气藏的重点探区。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合恢复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明确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原生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期在早白垩世,次生调整的成藏期在古近纪末期。通过恢复早白垩世(原生油气成藏期)侏罗系的构造,结合成藏要素的时空耦合关系以及油气包裹体丰度、储集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揭示出莫索湾、陆南和陆梁古鼻状构造是侏罗系原生油藏的主要聚集区。综合原生油藏的分布和古近纪末期(次生油气调整期)的构造特征,深入剖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的成因机制和输导要素,构建了次生油气藏的4类输导体系,明确了各类输导体系的作用区域、成藏层位、目标类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结合输导体系的差异性,将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划分为4类成藏区,其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石东凸起和石南鼻状凸起是未来寻找高效次生油气藏的重点区带。

2019 Vol. 40 (8): 914-92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460KB] ( )
928 褚榕, 刘海涛, 王海学, 姜文亚, 付晓飞, 王琦, 刘世瑞
不同类型断层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的差异——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南斜坡区为例

渤海湾盆地历经多期构造变动,断层圈闭发育普遍。断层作为断层圈闭的边界条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断层圈闭较发育的歧南斜坡区为例分析了同向断层和反向断层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的差异,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从断层形成过程和断层圈闭分布出发,剖析了断层遮挡圈闭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结合油水分布规律,基于油藏解剖并应用储层定量荧光技术明确了不同类型断层控藏的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和断层上盘与下盘的差异活动是同向断层控制下断层遮挡圈闭形成的主要原因,斜坡区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断层圈闭则是断块掀斜翘倾作用所致;②同向断层圈闭发育在断层上盘分段点位置,只有当同向断层进入"硬连接"阶段方可形成断层圈闭,反向断层圈闭形成在断层下盘,在反向断层活动初期便可形成;③同向断层既可以控制油气在多套含油气系统中聚集成藏,也可在一套含油气系统中富集,而反向断层往往控制油气在一套含油气系统中富集;④不同类型断层控制油气垂向聚集的差异与圈闭发育位置以及断-盖配置有关。采用泥岩涂抹系数对沙河街组一段中部盖层控制的含油气系统的垂向调整进行定量评价,泥岩涂抹系数低于3.5时油气保存,泥岩涂抹系数高于3.5时油气垂向渗漏。

2019 Vol. 40 (8): 928-94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485KB] ( )
941 罗胜元, 陈孝红, 刘安, 李海, 孙冲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现场解吸气特征及地质意义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具有良好的气体显示,是四川盆地外页岩气新的勘探区。通过对2口页岩气探井共64块水井沱组页岩的含气性现场解吸,测定了解吸气含量、气体组分、解吸气碳和氢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了解吸气组分变化、解吸过程中气态烃和二氧化碳同位素的变化,同时探讨了页岩气赋存状态、气体稳定同位素倒转特点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水井沱组页岩现场解吸气含量为0.32~5.48 m3/t,连续含气量大于2 m3/t的地层厚44.05 m,含气性与TOC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解吸气甲烷含量为81.90%~95.48%,乙烷含量为0.78%~3.95%,含微量丙烷,为典型的干气;非烃气体中氮气含量稍高,平均约为6.7%,二氧化碳含量低于1%,不含H2S;吸附气占50%~60%,游离气占40%~50%。解吸早期吸附性弱的CH4和N2先脱附出来,吸附性强的C2H6和CO2后脱附出来,至解吸结束仍有相当量的C2H6和CO2未脱附出来。解吸过程中碳、氢同位素均发生变化,δ13CCH4变化范围为-39.92 ‰~-25.86 ‰,δ13CC2H6为-41.57 ‰~-39.34 ‰,δ13CC3H8为-40.89 ‰~-35.46 ‰,δ13CCO2为-23.42 ‰~-19.23 ‰;δDCH4为-136.90 ‰~-128.00 ‰,δDC2H6为-160.45 ‰~-155.30 ‰;由于同位素的质量分馏效应,解吸过程中残留的甲烷碳同位素增大了5.15 ‰~13.33 ‰,甲烷氢同位素增大1.64 ‰~8.90 ‰,乙烷碳、氢同位素和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基本不变。气体碳同位素分馏还受页岩物性的影响,大的孔隙体积引起更显著的甲烷碳同位素分馏效果,同时还引起乙烷体积含量的差异。利用解吸半量体积所取气样的同位素值代表全部气体的平均值,δ13CCH4平均值为-33.19 ‰,δ13CC2H6平均值为-40.04 ‰,δ13CC3H8平均值为-39.07 ‰,页岩气表现出δ13CCH4 > δ13CC2H6且δ13CC3H8 > δ13CC2H6、δDCH4 > δDC2H6的同位素"倒序"特征。与威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类似,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同样处于气态烃同位素反转阶段的早期,具有多源复合热成因气的特点。

2019 Vol. 40 (8): 941-95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768KB] ( )
956 史集建, 李丽丽, 杜琳, 宋宇官
断层对盖层的动态破坏及其对油气输导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港东断裂为例

断层对泥岩盖层破坏程度的静态评价在分析油气垂向输导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动态评价方法可预测油气沿断层突破盖层的时间及油气成藏区域。以地层去压实校正法和断层最大断距相减法恢复的地层古厚度和断层古断距为依据,可得到沿断层各测点处不同地质时期的"盖层连接厚度"这一定量评价参数,然后结合研究区内烃源岩的生、排烃历史,可预测油气沿断层突破盖层的时间及油气成藏区域。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港东断层对盖层的动态破坏为例,根据港东断层对沙河街组一段中部泥岩盖层的破坏程度,可将断层的动态破坏分为3个主要阶段: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期,泥岩盖层遭受完全破坏的区域比较局限;东营组-馆陶组沉积期,尽管泥岩盖层被破坏的规模有所增大,但断层的活动性与烃源岩的排烃史的耦合性不佳;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泥岩盖层完全破坏的区域向西侧略有延伸,且烃源岩的生、排烃能力和断层活动性均较强,深层油气可以通过港东断层突破沙河街组一段中部盖层进入浅部地层。在港东油田明化镇组中,已发现港东油田内油气的分布范围与港东断层在明化镇组沉积期对沙河街组一段中部盖层造成完全破坏的区域范围相吻合,表明渤海湾盆地港东断层的动态破坏对油气的输导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2019 Vol. 40 (8): 956-96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609KB] ( )
油田开发
965 徐加祥, 丁云宏, 杨立峰, 刘哲, 高睿, 王臻
压裂支撑剂在迂曲微裂缝中输送与分布规律

支撑剂在水力裂缝中的分布是影响压裂井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任意长度、孔隙度、迂曲度和方位角微裂缝的二维重构,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自由与多孔介质流动耦合模型,对压裂液在微裂缝中流动及向基质中滤失的情况进行模拟,在考虑支撑剂与压裂液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支撑剂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研究了不同砂比和支撑剂密度的情况下,支撑剂在迂曲微裂缝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与规则裂缝相比,由于迂曲微裂缝壁面不规则,支撑剂不会均匀推进;在高砂比情况下,支撑剂大部分堆积在迂曲裂缝端部,无法有效支撑深部裂缝;降低砂比可以有效改善单条裂缝的支撑剂分布;不同砂比和支撑剂密度的组合可以改善相交裂缝的支撑剂分布,但是对于单条裂缝的作用不明显。

2019 Vol. 40 (8): 965-97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049KB] ( )
975 高永海, 孟文波, 崔燕春, 张崇, 陈野, 董钊, 孙金声, 孙宝江
深水气井水合物沉积预测新模型

由水合物聚结、沉积导致的井筒堵塞是气井测试中常见的安全隐患。预测水合物的生成与沉积规律,有利于控制事故风险、降低生产损失。通过对水合物颗粒在管流气核区和管壁附近的生成与运移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液滴沉积比率和转化比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环雾流条件下的水合物沉积预测新模型,并参照实际工况设计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趋势一致,平均偏差为4.9%,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深水井X井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不同位置处水合物沉积规律。试算结果表明,水合物沉积堵塞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初始沉积阶段、临界沉积阶段所占时间比例较短,而沉积亚稳态生长阶段、沉积快速生长阶段所占时间比例较长。水合物堵塞主要发生在井筒偏上部分,尤其是井口附近。随着深度的增长,水合物沉积速率与沉积厚度逐渐减少,且减小幅度逐渐增大,堵塞风险减小。

2019 Vol. 40 (8): 975-98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654KB] ( )
石油工程
983 刘修善
邻井距离解算及防碰评价

为满足邻井防碰评价的技术需求,建立了邻井距离解算及防碰评价方法,并进行算例分析。通过基于地球椭球建立井口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消除了因地图投影存在变形和不考虑地球椭球面弯曲等带来的定位误差,实现了邻井精准定位。根据函数极值和微分几何理论,提出了基于导函数解算最近距离和法面距离的方法,不仅解决了现有方法可能遗漏邻井相碰风险点问题,而且适用于各种井眼轨迹模型。基于邻井防碰的扫描矢径方向和井眼轨迹的误差椭球姿态,提出了求解扫描矢径与误差椭球交点位置的解析法,为准确计算分离系数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成套的邻井防碰评价方法。

2019 Vol. 40 (8): 983-98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917KB] ( )
990 陈海宏, 左丽丽, 吴长春, 李清平
油品需求型成品油管道分输计划优化

成品油管道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同时输送多种油品,其运行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制定批次计划。利用计算机自动优化批次计划对提高成品油管道管理水平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成品油管道批次计划优化问题建模的难点在于如何描述批次在管道内的运移过程以及满足诸多的工艺运行要求。针对单点注入、多点分输油品需求型成品油管道分输计划优化问题,以管道沿线各管段运行流量整体平稳性最高为目标,采用离散时间的表达方法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模型可满足批次跟踪、管段运行流量、首站输入、中间站分输、末站分输、站场需求等约束条件。为增加优化结果的实用性,模型中引入了两类约束条件:管道沿线任一中间站应既允许执行部分分输作业,也允许执行全分输作业;为减少管道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要求在相邻的两个时段内,若同一中间站对同一批次执行部分分输作业,其分输流量应保持一致。以成品油管道历史输油任务为例,成功利用CPLEX软件获得了模型最优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19 Vol. 40 (8): 990-99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854KB] ( )
典型油气田
997 蒲秀刚, 金凤鸣, 韩文中, 时战楠, 蔡爱兵, 王爱国, 官全胜, 姜文亚, 张伟
陆相页岩油甜点地质特征与勘探关键技术——以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为例

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孔二段)陆相页岩油十分丰富,但面临着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埋深大等难题。在进行635.8 m系统取心、厘米级精细描述和上万块次分析联测的基础上,开展了页岩油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形成了"选准甜点区、打准甜点段、压准甜点层、测准裂缝区"的"四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陆相页岩层系可划分为长英质页岩、含灰白云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矿物成分多样,层理结构发育,源岩品质好,热演化程度中等,储层致密但微孔缝发育,含油饱和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展示了孔二段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沉积学研究、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评价、脆性矿物计算、地震融合反演等综合评价确定了孔二段I类甜点面积为126 km2,指导了GD1701H井和GD1702H井的水平井井位部署;通过"精细标定追小层、精细反演定箱体、精细落实保入窗、实施调整追甜点"等措施确保了两口水平井96%的甜点钻遇率;通过"一优五高"选点实现了压裂段簇的差异设计;微地震及电位法监测结果表明,体积压裂改造形成的压裂缝长300~400 m、高120 m,缝控体积约0.07 km3,两口水平井最高产油量分别达66 t/d和53 t/d,实现了页岩油缝控储量的有效动用。孔二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表明陆相页岩油效益勘探开发潜力大,"四准"技术是页岩油高效动用的关键。

2019 Vol. 40 (8): 997-101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1402KB] ( )
本期全文
201908000
2019年40卷第8期
2019 Vol. 40 (8): 20190800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7156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