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海长, 曾清波, 纪沫, 郭帅, 孙瑞, 郝建荣, 王龙, 王禹诺, 张功成.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开平凹陷拆离型裂陷石油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23, 44(6): 933-947. |
[2] |
王清华, 张亮, 吕修祥, 周露, 汪瑞. 库车前陆盆地前缘隆起西段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预测[J]. 石油学报, 2023, 44(5): 730-747. |
[3] |
淡伟宁, 陈树光, 李志军, 王建广, 谢佩宇, 田思思, 武函, 冯广业, 肖伟, 杨少欣, 万照飞. 河套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及有利方向[J]. 石油学报, 2023, 44(12): 2217-2230. |
[4] |
沈华, 何海清, 张锐锋, 陈树光, 淡伟宁, 张晰蒙, 梁秋娟, 杨蕾. 河套盆地洼槽区河探1井风险勘探突破及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9): 1213-1222. |
[5] |
宋明水. 胜坨油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J]. 石油学报, 2021, 42(1): 128-142. |
[6] |
罗晓容, 张立强, 张立宽, 雷裕红, 程明, 施辉, 曹斌风. 碎屑岩输导层非均质性与油气运聚成藏[J]. 石油学报, 2020, 41(3): 253-272. |
[7] |
薛永安, 牛成民, 王德英, 杨传超, 柳永军, 张宏国, 王粤川.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新认识与勘探新进展[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29-37. |
[8] |
蔡少武, 吕丁友, 贺电波, 张京思, 于娅. 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构造迁移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67-78. |
[9] |
黄雷, 刘池洋. 张扭断裂带内复合花状构造的成因与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12): 1460-1469. |
[10] |
薛永安. 渤海海域油气运移“汇聚脊”模式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J]. 石油学报, 2018, 39(9): 963-970,1005. |
[11] |
曹正林, 孙秀建, 吴武军, 田光荣, 张世铭, 李海滨, 孙知明, 徐丽, 王瑞菊. 柴达木盆地盆缘冲断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18, 39(9): 980-989. |
[12] |
王阳洋, 陈践发, 庞雄奇, 沈卫兵, 张宝收, 张国强, 陈泽亚.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J]. 石油学报, 2018, 39(1): 54-68. |
[13] |
王祥, 能源, 程晓敢, 王斌, 吕惠贤, 李向云, 屈洋, 付小涛.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及周缘下古生界断-盖组合及其控油气作用[J]. 石油学报, 2017, 38(3): 267-273,323. |
[14] |
李素梅, 张宝收, 邢蓝田, 孙浩, 袁兴雁. 塔北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深层油气运移与成藏地球化学特征[J]. 石油学报, 2015, 36(S2): 92-101. |
[15] |
张艺琼, 何登发, 童晓光. 中非剪切带含油气盆地成因机制与构造类型[J]. 石油学报, 2015, 36(10): 1234-1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