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才能, 李士祥, 熊波, 刘翰林, 张国生, 杨智, 潘松圻, 吴松涛, 关春晓, 李婷, 林大朋. 新能源新兴产业在推动新质生产力中的地位与作用[J]. 石油学报, 2024, 45(6): 889-899. |
[2] |
张健, 李宜强, 李先杰, 管错, 陈鑫, 梁丹. 渤海油田非连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机理[J]. 石油学报, 2024, 45(6): 988-998. |
[3] |
周立宏, 陈长伟, 杨飞, 李宏军, 刘国全, 崔宇, 吴雪松, 石倩茹, 徐雯婧, 董文韬. 陆相断陷盆地深凹区致密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实践——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24, 45(5): 755-770. |
[4] |
李伟, 申建, 汪跃跃, 黄强, 曹煜彤. 深部煤系气合采产层组合判识方法及效果评价[J]. 石油学报, 2024, 45(5): 844-854. |
[5] |
张群, 孙四清, 降文萍. 碎软低渗煤层煤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J]. 石油学报, 2024, 45(5): 855-865. |
[6] |
王清华. 塔北西部喀拉玉尔衮构造带上寒武统下丘里塔格组油气勘探突破及意义[J]. 石油学报, 2024, 45(4): 615-628. |
[7] |
梁兴, 单长安, 张磊, 罗瑀峰, 蒋立伟, 张介辉, 朱斗星, 舒红林, 李健. 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田的勘探发现及成藏条件[J]. 石油学报, 2024, 45(3): 477-499. |
[8] |
郭晨, 李瑞腾, 秦勇, 卢玲玲, 易同生, 陈贞龙, 袁航, 高为, 程曦. 煤层气井产出水演化路径及产量判识意义——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J]. 石油学报, 2024, 45(3): 517-530. |
[9] |
张春雨, 陈世加, 朱星丞, 李勇, 刘广林, 李耀庭, 张洋洋, 顾天甫. 源-储间隔夹层的分类、特征及其对陆相致密储层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24, 45(2): 358-373. |
[10] |
杨德彬, 何新明, 张恒, 汪彦, 刘遥, 王明. 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表层岩溶带智能识别及缝洞发育规律[J]. 石油学报, 2024, 45(2): 374-389,411. |
[11] |
王小军, 蒙启安, 李跃, 吴海波, 李军辉, 邓海, 申文静, 陈方举, 侯思宇, 张守庆. 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J]. 石油学报, 2024, 45(1): 99-114. |
[12] |
邓勇, 胡德胜, 朱继田, 刘国昌, 陈奎, 童传新, 张道军, 徐新德, 满勇, 游君君, 满晓, 吴云鹏, 周刚, 张建新. 北部湾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与勘探新领域、新类型、资源潜力[J]. 石油学报, 2024, 45(1): 202-225. |
[13] |
武瑾, 李海, 杨学锋, 赵圣贤, 郭伟, 孙玉平, 刘永, 刘兆龙. 深层海相页岩纹层类型、组合及其对储层品质的影响——以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区块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9): 1517-1531. |
[14] |
夏钦禹, 马新华, 郭振华, 李文, 江林, 张林, 李新豫, 刘曦翔, 罗瑞兰, 闫海军, 刘钰洋, 阳成. 川中高石梯区块灯影组四段古岩溶带及内部储层分布特征[J]. 石油学报, 2023, 44(8): 1299-1312,1332. |
[15] |
陈义林, 秦勇, 张博, 杨天宇, 刘静, 王兰花, 洪勇. 制样粒径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孔隙结构的差异化影响[J]. 石油学报, 2023, 44(8): 1313-1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