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承锦, 蒋有录, 刘景东, 王良军, 曾韬. 基于正演与反演结合的孔隙度演化恢复方法 ——以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6): 708-723. |
[2] |
何登发, 包洪平, 开百泽, 魏柳斌, 许艳华, 马静辉, 成祥. 鄂尔多斯盆地及其邻区关键构造变革期次及其特征[J]. 石油学报, 2021, 42(10): 1255-1269. |
[3] |
武宏亮, 刘鹏, 王克文, 肖承文, 冯周, 信毅, 段文星, 李雨生. 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中反射波振幅恢复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4): 457-466. |
[4] |
姜在兴, 王俊辉, 张元福, 张建国, 宋明水, 王玉华, 姜洪福. “风-源-盆”三元耦合油气储集体预测方法及其应用——对非主力物源区储集体的解释与预测[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465-1476. |
[5] |
陆诗阔, 王收基, 刘会见, 贾祥明, 王迪. 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确定断层滑动参数的定量化方法[J]. 石油学报, 2018, 39(3): 304-313. |
[6] |
张江涛, 吴奎, 王冰洁, 何京, 康琳. 渤海海域辽西凸起北段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 石油学报, 2018, 39(11): 1262-1271. |
[7] |
陈林. 气井多相流水击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J]. 石油学报, 2017, 38(7): 813-820. |
[8] |
王建国, 蒋传杰, 常森, 杜孝华, 何顺利, 顾岱鸿. 克拉通盆地微古地貌恢复的构造趋势面转换法[J]. 石油学报, 2017, 38(1): 77-83,104. |
[9] |
朱红钧, 唐有波, 李珍明, 陈旺. 气井A环空压力恢复与泄压实验[J]. 石油学报, 2016, 37(9): 1171-1178. |
[10] |
王飞, 潘子晴. 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反卷积试井模型[J]. 石油学报, 2016, 37(7): 898-902,938. |
[11] |
闫海军, 何东博, 许文壮, 王国亭, 冀光, 田国庆, 霍俊洲, 马洪浩, 黄航娟, 谢题志. 古地貌恢复及对流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区气藏评价阶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12): 1483-1494. |
[12] |
白冰, 王清斌, 赵国祥, 刘晓健. 蓬莱9-1构造新生代构造演化: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 石油学报, 2015, 36(9): 1098-1107. |
[13] |
单敬福, 张吉, 赵忠军, 李浮萍, 孙立勋, 张彬, 方世祥. 地下曲流河点坝砂体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以吉林油田杨大城子油层第23小层为例[J]. 石油学报, 2015, 36(7): 809-819. |
[14] |
岳军培, 张艳, 沈怀磊, 尤龙, 鲁宝亮, 王璞珺. 华南陆缘地质特征对南海北部盆地基底的约束[J]. 石油学报, 2013, 34(增刊二): 120-128. |
[15] |
杨有星 金振奎 高白水. 歧口凹陷缓坡区湖泊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J]. 石油学报, 2012, 33(6): 978-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