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祯, 郭奇, 卜亚辉, 胡慧芳. 基于深度学习的饱和度场样本库建立及预测[J]. 石油学报, 2024, 45(4): 698-707. |
[2] |
孙歧峰, 李克昊, 段友祥, 张依旻, 宫法明.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特征聚类的荧光薄片分析方法[J]. 石油学报, 2024, 45(3): 548-558. |
[3] |
赖锦, 肖露, 赵鑫, 赵飞, 黎雨航, 朱世发, 王贵文, 刘宏坤. 深层—超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成因与测井评价方法——以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4): 612-625. |
[4] |
徐宝昌, 张学智, 王雅欣, 刘伟, 孟卓然. 用于两相流环空压力预测的自适应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模型[J]. 石油学报, 2023, 44(3): 545-555. |
[5] |
丁骞, 甘利灯, 魏乐乐, 张宇生, 杨昊, 姜晓宇, 王峣钧. 双孔隙结构因子及其在储层渗透性地震预测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23, 44(2): 339-347. |
[6] |
郭伟, 李熙喆, 张晓伟, 兰朝利, 梁萍萍, 沈伟军, 郑马嘉. 深水陆棚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微相-微地貌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8): 1089-1106. |
[7] |
李宁, 徐彬森, 武宏亮, 冯周, 李雨生, 王克文, 刘鹏. 人工智能在测井地层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石油学报, 2021, 42(4): 508-522. |
[8] |
高文彬, 李宜强, 何书梅, 潘登, 刘明熹, 管错. 基于荧光薄片的剩余油赋存形态分类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406-1415. |
[9] |
糜利栋, 姜汉桥, 胡向阳, 李俊键, 胡小虎, 周元龙, 贾英, 严必成. 复杂裂缝网络页岩气藏自适应网格剖分方法[J]. 石油学报, 2019, 40(2): 197-206. |
[10] |
黄东, 段勇, 杨光, 闫伟鹏, 韦腾强, 邹娟, 王玮, 李育聪. 淡水湖相沉积区源储配置模式对致密油富集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8, 39(5): 518-527. |
[11] |
王姣, 李红梅, 李振春, 王德营, 董烈乾, 徐文才, 李河昭. 基于GRNN振幅谱估计的井控提高地震分辨率技术[J]. 石油学报, 2015, 36(6): 715-723. |
[12] |
张顺, 陈世悦, 谭明友, 张云银, 孙变变, 龚文磊, 胡忠亚, 侯中帅. 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页岩沉积微相[J]. 石油学报, 2014, 35(4): 633-645. |
[13] |
侯健, 邱茂鑫, 陆努, 曲岩涛, 李奋, 孟小海, 施晓乐. 采用CT技术研究岩心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J]. 石油学报, 2014, 35(2): 319-325. |
[14] |
王玉玺, 田昌炳, 高计县, 张学丰, 刘建强, 田泽普, 宋新民, 刘波. 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解释碳酸盐岩微相——以伊拉克北Rumaila油田Mishrif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13, 34(6): 1088-1099. |
[15] |
郭智, 杨少春, 贾爱林, 孙盈盈. 薄砂层多开发层系油田测井精细解释方法[J]. 石油学报, 2013, 34(6): 1137-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