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正茂, 韩旭, 潘峰, 樊宇, 阎逸群, 周小松, 李诚. 驱油用乳液聚合物性能评价与现场试验[J]. 石油学报, 2024, 45(6): 976-987. |
[2] |
史晓东, 孙灵辉, 战剑飞, 李斌会, 韩雪, 陆慧敏, 蒋成刚.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及其应用[J]. 石油学报, 2022, 43(7): 998-1006. |
[3] |
郭玲玲, 刘涛, 刘影, 郎成山, 胡绍彬. 蒸汽驱中—后期间歇注热理论模型与现场试验[J]. 石油学报, 2019, 40(7): 823-829. |
[4] |
高嘉珮, 彭冲, 牛梦龙, 郑建刚, 李亚洲, 欧阳诗昆, 李稳宏. 多氢酸酸化反应特征及动力学[J]. 石油学报, 2019, 40(2): 207-214. |
[5] |
韩海水, 李实, 姚小琪, 陈兴隆, 张可, 秦积舜. 基于摩尔密度的原油-CO2体系膨胀能力预测方法[J]. 石油学报, 2018, 39(4): 456-462. |
[6] |
贾虎, 陈昊, 陈波. 弹性液体胶塞修井防漏机理及应用[J]. 石油学报, 2018, 39(3): 349-356. |
[7] |
赵跃军, 宋考平, 范广娟, 皮彦夫, 刘丽. 酯类化合物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最小混相压力实验[J]. 石油学报, 2017, 38(9): 1066-1072. |
[8] |
况雨春, 罗金武, 王利, 王芳, 张亮, 李舒, 杨迎新. 抽吸式微取心PDC钻头的研究与应用[J]. 石油学报, 2017, 38(9): 1073-1081. |
[9] |
贺振国, 李根生, 王海柱, 田守嶒, 沈忠厚, 邵尚奇, 刘新云. 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中的颗粒跟随及影响因素[J]. 石油学报, 2017, 38(4): 475-484. |
[10] |
侯磊, 孙宝江, 蒋廷学, Geng Xueyu, 王志远, 李庆超. 支撑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跟随性计算[J]. 石油学报, 2016, 37(8): 1061-1068. |
[11] |
韩海水, 李实, 陈兴隆, 秦积舜, 曾保全. CO2对原油烃组分膨胀效应的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16, 37(3): 392-398. |
[12] |
赵青, 李玉星, 李顺丽. 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杂质对节流温降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16, 37(1): 111-116. |
[13] |
郭建春, 曾冀, 张然, 周长林. 井筒注二氧化碳双重非稳态耦合模型[J]. 石油学报, 2015, 36(8): 976-982. |
[14] |
邸元, 张园, Wu Yu-Shu. Gibbs自由能最小化法计算二氧化碳-烃-水系统相平衡[J]. 石油学报, 2015, 36(5): 593-599. |
[15] |
郭建春, 曾冀.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井筒非稳态温度-压力耦合模型[J]. 石油学报, 2015, 36(2): 203-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