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惠沙沙, 庞雄奇, 谌卓恒, 王琛茜, 施砍园, 胡涛, 胡耀, 李敏, 梅术星, 黎茂稳.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孔隙类型对孔隙空间贡献定量表征[J]. 石油学报, 2024, 45(3): 531-547. |
[2] |
陈义林, 秦勇, 张博, 杨天宇, 刘静, 王兰花, 洪勇. 制样粒径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孔隙结构的差异化影响[J]. 石油学报, 2023, 44(8): 1313-1332. |
[3] |
丁骞, 甘利灯, 魏乐乐, 张宇生, 杨昊, 姜晓宇, 王峣钧. 双孔隙结构因子及其在储层渗透性地震预测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23, 44(2): 339-347. |
[4] |
唐淑玲, 汤达祯, 杨焦生, 邓泽, 李松, 陈世达, 冯鹏, 黄晨, 李站伟.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气潜力[J]. 石油学报, 2023, 44(11): 1854-1866,1902. |
[5] |
方正, 蒲秀刚, 陈世悦, 鄢继华, 陈星燃, 崔绮梦. 陆相湖盆深水区页岩高频层序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页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10): 1663-1682. |
[6] |
金国文, 王堂宇, 刘忠华, 谢然红, 邵亮, 李博宇.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砂砾岩储层分类与产能预测方法[J]. 石油学报, 2022, 43(5): 648-657. |
[7] |
黄兴, 窦亮彬, 左雄娣, 高辉, 李天太. 致密油藏裂缝动态渗吸排驱规律[J]. 石油学报, 2021, 42(7): 924-935. |
[8] |
李童, 龙安林, 刘波, 丁晓军, 于慧敏, 鲁珊珊, 宋彦辰, 石开波. 低渗透砂岩油藏隔夹层注气突破压力及注气开发策略——以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10): 1364-1372. |
[9] |
原野, 李宁, 王才志, 刘英明, 李伟忠, 冯周, 傅海成. 多井多维异构数据交会图增维显示分析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9): 1100-1108. |
[10] |
黄兴, 倪军, 李响, 薛俊杰, 柏明星, 周彤. 致密油藏不同微观孔隙结构储层CO2驱动用特征及影响因素[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53-864. |
[11] |
王安民, 曹代勇, 聂敬, 秦荣芳. 巨厚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垂向非均质性特征——以青海聚乎更矿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6): 691-701. |
[12] |
单长安, 张廷山, 梁兴, 胡冉冉, 赵卫卫. 富镜质组和富惰质组高阶煤纳米孔隙结构特征[J]. 石油学报, 2020, 41(6): 723-736. |
[13] |
罗文彬, 马中良, 郑伦举, 谭静强, 王张虎, 宁传祥. 海相页岩成岩-成烃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演变——来自热模拟实验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20, 41(5): 540-552. |
[14] |
宋岩, 高凤琳, 唐相路, 陈磊, 王幸蒙. 海相与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01-1512. |
[15] |
姜振学, 李廷微, 宫厚健, 姜涛, 常佳琦, 宁传祥, 苏思远, 陈委涛. 沾化凹陷低熟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对页岩油可动性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87-1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