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惠沙沙, 庞雄奇, 谌卓恒, 王琛茜, 施砍园, 胡涛, 胡耀, 李敏, 梅术星, 黎茂稳.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孔隙类型对孔隙空间贡献定量表征[J]. 石油学报, 2024, 45(3): 531-547. |
[2] |
陈刚强, 张磊, 王东勇, 马万云, 牛志杰, 邹贤利.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稀油—稠油—油砂—沥青立体成藏(成矿)模式[J]. 石油学报, 2023, 44(7): 1072-1084. |
[3] |
吴小奇, 周凌方, 赵姗姗, 钱一雄, 王彦青, 杨俊, 王东. 四川盆地阆中地区灯影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4): 483-493. |
[4] |
窦立荣, 程顶胜, 於拥军, 郑永林, 杨仓, Green F. Paul. 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重建苏丹Muglad盆地北部的构造-热演化历史[J]. 石油学报, 2021, 42(8): 986-1002,1080. |
[5] |
路保平. 高酸性活跃厚沥青层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钻完井关键技术[J]. 石油学报, 2021, 42(7): 962-970. |
[6] |
方朋, 吴嘉, 李勃天, 王选策, 钟宁宁. 不同洗脱法分离沥青质吸附烃的对比[J]. 石油学报, 2021, 42(5): 623-633,653. |
[7] |
王千, 杨胜来, 拜杰, 赵卫, 李佳峻, 陈浩. CO2驱油过程中孔喉结构对储层岩石物性变化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1, 42(5): 654-668,685. |
[8] |
黄兴, 李响, 何梦卿, 何晓明, 李天太, 张荣军. 致密轻质油藏不同CO2注入方式沥青质沉积及储层伤害特征[J]. 石油学报, 2021, 42(12): 1665-1674. |
[9] |
王千, 杨胜来, 拜杰, 钱坤, 李佳峻. 非均质多层储层中CO2驱替方式对驱油效果及储层伤害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75-884,902. |
[10] |
李晔帆, 张迎春, 刘显东, 张弛, 陆现彩. 沥青质在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络合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石油学报, 2020, 41(5): 592-603. |
[11] |
田继先, 李剑, 曾旭, 孔骅, 沙威, 郭泽清, 张静, 付艳双.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原油裂解气的发现及成藏模式[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54-162,255. |
[12] |
胡圣标, 龙祖烈, 朱俊章, 胡迪, 黄玉平, 史玉玲, 胡杰. 珠江口盆地地温场特征及构造-热演化[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78-187. |
[13] |
田孝茹, 张元元, 卓勤功, 于志超, 郭召杰.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致密油充注特征——碱性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 石油学报, 2019, 40(6): 646-659. |
[14] |
王敉邦, 杨胜来, 郑祖号, 温静, 王鸿博, 钱坤. 高压条件下含气高凝油析蜡特征[J]. 石油学报, 2019, 40(12): 1511-1518. |
[15] |
蔡来星, 肖国林, 郭兴伟, 王蛟, 吴志强, 李宝刚. 南黄海盆地科学钻探CSDP-2井上古生界—中生界烃源岩评价及海相油气勘探前景[J]. 石油学报, 2018, 39(6): 660-6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