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君峰, 高永进, 刘亚雷, 周新桂, 程明华, 姜鹍鹏, 韩淼, 杨有星, 苗苗青, 李清瑶. 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23, 44(7): 1041-1057. |
[2] |
张功成. 南海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油气成藏理论[J]. 石油学报, 2023, 44(4): 569-582. |
[3] |
刘宇, 朱筱敏, 张自力, 王彤, 杨棵, 刘兴周, 郭峰. 基于地震沉积学恢复断陷湖盆古水系及其演化过程——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盘山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2): 207-222. |
[4] |
崔宇驰, 赵志刚, 邵磊, 朱伟林, 乔培军, 唐武, 李莉妮. 南海南部Crocker扇物源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10): 1427-1438,1473. |
[5] |
杨进, 傅超, 刘书杰, 张伟国, 谢仁军, 吴怡. 超深水浅层建井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J]. 石油学报, 2022, 43(10): 1500-1508. |
[6] |
王珂, 杨海军, 李勇, 张荣虎, 马玉杰, 王波, 余朝丰, 杨钊, 唐雁刚.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21, 42(7): 885-905. |
[7] |
张向涛, 李小平, 玄昌姬, 杜家元, 丁琳, 李智高, 陈维涛. 南海东部浅水区非烃源岩层系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与方向[J]. 石油学报, 2021, 42(6): 695-707. |
[8] |
马钰凯, 孙永河, 马妍, 姜文亚, 孙旭.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构造演化及断裂带成因[J]. 石油学报, 2020, 41(5): 526-539. |
[9] |
邓运华, 兰蕾, 李友川, 刘世翔, 唐武, 陈莹. 论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1-12. |
[10] |
罗静兰, 何敏, 庞雄, 李弛, 柳保军, 雷川, 马永坤, 庞江. 珠江口盆地南部热演化事件与高地温梯度的成岩响应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90-104. |
[11] |
林鹤鸣, 张青林, 张向涛, 邵磊, 郑金云.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MZ-1井硅质岩放射虫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古地理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88-196. |
[12] |
鲁雪松, 赵孟军, 陈竹新, 李学义, 胡瀚文, 卓勤功. 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油田油气成藏再认识及勘探启示[J]. 石油学报, 2019, 40(9): 1045-1058,1115. |
[13] |
蔡少武, 周东红, 王德英, 张京思, 张震, 李颖. 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有利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19, 40(5): 532-541. |
[14] |
张功成, 屈红军, 张凤廉, 陈硕, 杨海长, 赵钊, 赵冲. 全球深水油气重大新发现及启示[J]. 石油学报, 2019, 40(1): 1-34,55. |
[15] |
汪旭东, 张向涛, 林鹤鸣, 阙晓铭, 贺勇, 贾连凯, 肖张波, 李敏.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陷中央背斜带地质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19, 40(1): 56-66. |